海上楼船奏暮笳,伤心桑梓在天涯。
江山锦绣开新国,文武衣冠少故家。
楚客共知哀郢苦,宋人未悔画淮差。
同来避乱君先返,终老东篱莫怨嗟。

【注释】

海上楼船奏暮笳:指吕厚庵在海上楼船上演奏《胡笳十八拍》的乐曲。胡笳,即胡笳乐。

伤心桑梓在天涯:桑和梓是古代家乡的象征,这里指故乡,故乡在遥远的海角天涯。

江山锦绣开新国:指国家山河壮丽,如同锦绣一般。

文武衣冠:指文官武将的服饰。衣冠,这里指官员。

楚客共知哀郢苦:郢,楚国的首都,在今湖北江陵。哀郢,指郢都被秦军攻破后楚国人的痛苦。

宋人未悔画淮差:淮水,古时指今天的河南淮阳一带。

同来避乱君先返:同,一同。来,到……去。避乱,躲避战乱。

终老东篱莫怨嗟:东篱,指陶渊明曾隐居过的地方,在今天的湖南衡阳市。

【赏析】

这两首诗写于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当时金兵南侵,诗人与友人吕厚庵等一起避难东归,途中写下了这两首诗。

第一首诗起句“海上楼船奏暮笳”描绘出一幅海上楼船奏响悲凉的胡笳曲的景象。胡笳曲是汉末蔡琰被匈奴掳走后,她根据自己经历创作的一种悲凉凄婉的乐曲。在这里用它来表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深,感情之浓,真是妙笔生花,入木三分,令人叹服。第二联“江山锦绣开新国,文武衣冠少故家。”则进一步描绘祖国河山的美好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以及作者所怀念的故家的衰落、文人的沦落。“少故家”,意谓故家的子弟很少,这既表现了故家的衰微,也表现了作者对故家的无限眷恋之情。第三联“楚客共知哀郢苦,宋人未悔画淮差。”则以楚客、宋人的遭遇为喻,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哀郢苦”指郢都被攻破后楚国人的悲痛;“画淮差”则是说宋高宗为了苟安江南,曾下令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划给金国。诗人以楚客、宋人自比,表示他决不后悔当年投降的错误决定。第四联“同来避乱君先返,终老东篱莫怨嗟。”则抒发了诗人自己虽已回到故乡,但是国破家亡,自己又不得不隐退田园生活的决心。“终老东篱莫怨嗟”,意思是说,我最终还是要回到东篱下度过余生的,不要抱怨叹息。

第二首诗首句“江山锦绣开新国”,描绘出一幅祖国山河如锦绣般美丽富饶的图景。“文武衣冠少故家”,则表现了国家的文治武功都不如从前,而故家的子弟却逐渐凋零。中间两联“楚客共知哀郢苦,宋人未悔画淮差”,以楚客、宋人自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不幸遭遇的悲愤心情。“同来避乱君先返”,意思是说,我和其他人一样都是逃避金兵南侵的灾难来到这里的,但是国君却在我先回去的时候才回来。最后两句“终老东篱莫怨嗟”,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诗人虽然身处乱世,但并没有沉溺于其中,而是决心隐居田园,过着清高的生活,并希望将来能够有朝一日重返故土,过上安定的生活。

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在流亡期间所作的诗篇,它们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在逃亡中的所见所感和所思所想。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民族、人民深深的热爱之情和崇高的爱国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