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扁舟东复东,浪花万丈驾高风。
三千世界鲸波外,十二楼台蜃气中。
谁解狂涛回只手,坐看孤剑吐长虹。
男儿有志无难事,翘首蓬山忆数公。
【注释】
一叶扁舟东复东:一叶小舟在海上飘行,东去又东。
浪花万丈驾高风:海浪翻滚着波浪万丈,驾着高风吹着船帆前进。
三千世界鲸波外:三千世界的大海,鲸鱼的波涛之外。
十二楼台蜃气中:十二座高楼在蜃气之中。
谁解狂涛回只手:谁能懂得用一只手拨动狂暴的水浪,使船能安全航行?
坐看孤剑吐长虹:坐着看着孤傲的长剑吐出一道长长的彩虹。
男儿有志无难事:大丈夫有志向,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翘首蓬山忆数公:仰望着蓬莱仙山,怀念着过去的朋友。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乘舟东下,浪花飞溅,水势浩瀚。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诗人想到历史上许多英雄,他们曾驾舟破浪、驰骋疆场。而如今,自己却身陷困境,不能像这些英杰那样建功立业,不禁百感交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一叶扁舟东复东”,开头两句是写舟行途中的景象。诗人乘船顺流而下,船儿在汹涌澎湃的海面上破浪前行,犹如巨轮在狂风暴雨中奋力向前。“浪花万丈驾高风”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海上的风浪之大。“驾”字用得极为准确传神,它既写出了海风的强劲,又写出了小船在大风大浪中的险象环生。这两句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它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第三句“三千世界鲸波外”,是说在汪洋大海之外还有三千个世界。这里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他心中的壮志豪情。他胸怀远大的理想,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要迎难而上。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还表现出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必胜的信念。
第四句“十二楼台蜃气中”,是说在蜃气弥漫的幻境里,耸立着十二座巍峨的楼台。这里的“楼台”并非指现实中的建筑,而是比喻那些虚幻缥缈的境界或成就。这一联诗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表现手法,将虚幻的境界和现实的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艺术效果。它既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又体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谁解狂涛回只手”,意思是问谁能用一只手就能拨开狂暴的水浪,让船只安全航行呢?这里的“狂涛”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挫折,而“只手”则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困惑,也表现了他不甘屈服于命运、勇于挑战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坐看孤剑吐长虹”,是说诗人静坐在船上,目视着那道长长的彩虹从天边升起。这里的“孤剑”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命运,而“长虹”则象征着美好的未来。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既向往光明,又畏惧黑暗;既向往自由,又惧怕束缚。这种矛盾和挣扎构成了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男儿有志无难事”,意思是说大丈夫有志向,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这一句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它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信念。同时,它也鼓励人们要有坚定的志向和毅力,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最后两句“翘首蓬山忆数公”,是说抬头望着蓬莱仙山,想起了过去的老朋友们。这里的“蓬山”是传说中的仙境,而“数公”则指的是过去的同僚和朋友。这句诗通过回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过去岁月的感慨。它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又表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经历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启迪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