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稻家家趁早冬,寒郊游眺一携筇。
村童拾穗归来晚,笑指斜阳挂远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名为《观穫稻》。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打稻家家趁早冬
- 寒郊游眺一携筇。
- 村童拾穗归来晚
- 笑指斜阳挂远峰。
译文:
- 打稻的人家都趁着早冬时节忙着收割稻谷。
- 寒冷的郊外,我独自漫步欣赏美景,手执竹杖。
- 村里的孩子收完稻谷回家,回来得比较晚。
- 他笑着指着夕阳映照在远处的山峰上。
注释:
- 观穫稻:观看收获稻谷的景致。
- 打稻:收割稻谷。
- 家家:每家每户。
- 趁早冬:趁着早春的冬季农作时间。
- 寒郊:冷清的郊外。
- 游眺:游览眺望。
- 一携筇:手里拿着一根竹子的手杖。
- 村童:村子里的孩子。
- 拾穗:捡拾稻穗。
- 归来晚:回家晚了。
- 笑指:微笑着指向。
- 斜阳:夕阳。
- 挂远峰:夕阳的余晖映照在远处的山峰上。
赏析:
王建的《观穫稻》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通过对早冬农忙时节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农民们辛勤劳动的情景。诗中的“寒郊游眺”和“村童拾穗”两个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寒冷的郊外,一边是热闹的田间;一边是悠然自得的诗人,一边是忙碌的村民。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差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诗人手持筇杖,漫步于寒郊之中,似乎在寻找一份宁静或思考,又或许是在欣赏这自然景色中的一种闲适。最后一句“笑指斜阳挂远峰”,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那遥远的山峰,夕阳的余晖洒满山头,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温馨与宁静。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田园景象,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