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龙台,生苍苔。闽越主,安在哉?当年草昧无人境,全闽天地王亲开。
百灵为王争效顺,钓龙之事或可信。东海本为王国土,王以人作群龙主。
汉高龙种王亦同,王好龙岂同叶公。王能豢龙识龙性,王不屠龙害龙命。
龙是神物王神人,我知龙乐与王亲。王偶钓龙与龙戏,王不钓龙龙亦至。
钓龙井傍钓龙台,井水通海龙往来。王归上天龙归海,此台此井今犹在。
钓龙台
钓龙台,生苍苔。闽越主,安在哉?当年草昧无人境,全闽天地王亲开。
百灵为王争效顺,钓龙之事或可信。东海本为王国土,王以人作群龙主。
汉高龙种王亦同,王好龙岂同叶公。王能豢龙识龙性,王不屠龙害龙命。
龙是神物王神人,我知龙乐与王亲。王偶钓龙与龙戏,王不钓龙龙亦至。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君王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诗人以”钓龙台”为引子,引出了对于闽越王的故事和传说,表达了他对闽越王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诗中提到了许多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如”百灵为王争效顺”、”东海本为王国土”等,这些故事都反映了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意。
诗人通过对龙的描述,表达了对龙的敬畏之情。他认为龙是神物,王神人,所以他尊重龙,也尊重王。
诗中的最后一句”王偶钓龙与龙戏,王不钓龙龙亦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他认为,王虽然偶尔钓龙,但龙也会来到他的身边,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