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笼岛外近伽陀,色相俱空逸兴蹉。
沙起鱼龙红日暝,山号神鬼黑风过。
腥涎吞鹿传修蟒,铁甲成船认旧螺。
惟有官衙潇洒甚,竹蕉常听雨声多。
【注释】
台江:指中国福建省的福州市。杂咏,即泛泛咏叹。伽陀:梵语的音译,指佛教经文。色相俱空,是佛教禅宗的基本教义之一,意指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暂时存在的虚幻之物,没有自性。逸兴蹉(cuo),形容兴致很高,但很快消失。沙起鱼龙红日暝(ming),意思是太阳落山时,沙滩上出现各种形态的鱼儿和龙影。腥涎(xián)吞鹿,形容海中鱼龙之口喷出的腥气。修蟒、旧螺,指海中的蛇和大蛤蜊。官衙潇洒(xiá),意为官署宽敞清雅,不拘泥世俗。竹蕉,指竹子和芭蕉,常在雨中听到雨声。
【赏析】
这首七绝诗描写了诗人对福州台江两岸风光的观感与感慨。诗人以“鸡笼岛外近伽陀”开头,点出了地点和时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随后,诗人又描绘了福州的山水美景。他看到了沙上的鱼龙影子、红色的夕阳和山间神鬼的身影。这些景色既美丽壮观,又充满了神秘色彩。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欣喜,反而觉得这些美好的事物很快就消失了。
诗人转向了对福州城的描述。他看到了官府的宽敞清雅、竹林和芭蕉的清新气息。这些景象让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宁静和舒适。然而,诗人并没有沉醉于这种生活,而是继续关注着自然界的变化。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尽管大自然有着无尽的美丽和魅力,但它却是一种虚幻的存在。人们应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不要让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同时,人们也应该学会欣赏自然的美丽,而不是被它所束缚。
《台江杂咏》这首诗通过描述福州的山水美景、官府和竹林等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态度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