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花并一时开,冬日池荷清浅洄。
尽放颠狂偏爱菊,不随寒暖却输梅。
笑他作客无愁思,何用悲秋仰大才。
照殿深红浑不谢,朝华山下锦成堆。
【注释】
- 四时:指一年中的四季。花并一时开:比喻一年四季的花都开放了,没有先后之分。
- 池荷清浅洄(huī):水里的荷花清澈见底,回旋着涟漪。
- 尽放颠狂偏爱菊:尽情地欣赏、赞美菊花。
- 寒暖却输梅:冬天不跟着梅花凋落,春天来临时又盛开。
- 作客无愁思:作为游子,没有忧愁和烦恼。
- 何用悲秋仰大才:为什么还要羡慕秋天的景色,感叹自己的才华呢?
- 照殿深红浑不谢:宫殿里的红色灯笼,在深夜里依然鲜艳如初,永不凋谢。
- 朝华山下锦成堆:早晨,华山脚下的景色如同锦绣般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汪元量的咏物诗。全诗以菊花、梅花为题,通过描写它们不畏严寒酷暑,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借此寄托了自己对国家沦丧和个人遭遇之苦的感慨。
第一句“四时花并一时开”,意思是一年四季的花都在这个时候开放,没有先后之分。这句话以花喻人,暗示了诗人对时间的无情流逝感到惋惜。
第二句“冬日池荷清浅洄”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水里的荷花清澈见底,回旋着涟漪。这里的荷花与前一句的菊花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卷。
第三句“尽放颠狂偏爱菊”,意味着尽情地欣赏、赞美菊花。菊花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诗人所钟爱的对象。
第四句“不随寒暖却输梅”,表明菊花并不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它依然傲然挺立。这体现了菊花的高洁品质,使其更加值得赞颂。
第五句“笑他作客无愁思”,表示诗人虽然身为客旅之人,但并无忧愁和烦恼。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豁达和乐观。
第六句“何用悲秋仰大才”,意有所指,暗含对国破家亡的哀叹。这里的“大才”可能是指那些才华横溢、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诗人在这里借以表达自己对于他们的敬仰之情。
最后一联“照殿深红浑不谢,朝华锦成堆”,描绘了宫殿中的红灯笼在黑夜中依然明亮如初的景象,以及早晨华山下的景色犹如锦绣般美丽。这里的“深红”和“锦”都是用来形容景色的美丽和华丽。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和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它们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感。通过对比菊花和梅花的不同之处,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