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讼堂闲可设罗,遂教僻壤遍弦歌。
良筹既殛螳当毂,善政曾闻虎渡河。
弼教以刑持己重,无心之德感人多。
滔滔世泽如沧海,会见庭槐百尺过。

【注释】:

  1. 听讼堂:旧时官署中的审案之所。闲:空着。罗:网。
  2. 螳当毂:比喻为政者以螳螂之勇挡车轮,意在比喻执政者的无谋和愚蠢。
  3. 善政:好的政策。曾:曾经。渡河:指治理河川。
  4. 弼教:辅教。以刑持己重:用严刑峻法约束自己。
  5. 心:内心。无心之德:无心的美德,即不刻意求得的美德。
  6. 滔滔:形容水声浩大,这里比喻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世泽:世世代代的恩泽。
  7. 庭槐:庭院前的槐树,常用来比喻朝廷的大臣或官员。百尺过(guò):百尺高。过(guò),通“擢”,提拔。
    【赏析】:
    这首诗是徐树人在担任台澎道时所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徐树人政绩的赞美之情。
    首句“听讼堂闲可设罗”,描绘了徐树人在审理案件时的从容与镇定,如同布下天罗地网一般。第二句“遂教僻壤遍弦歌”,则表现了徐树人在处理地方事务上的卓越才能,使得边远地区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治安和繁荣的生活。
    第三句“良筹既殛螳当毂”和第四句“善政曾闻虎渡河”,分别描述了徐树人如何巧妙地解决了棘手的问题以及他治理国家的能力。这两句诗充分展现了徐树人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质。
    最后两句“弼教以刑持己重,无心之德感人多”则是对他为人处世之道的赞美。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徐树人在处理政务时注重法制,但又不失人情味的特点。同时,他也深知自己的使命在于辅佐君王治理国家,而不是追求个人的权力和地位。这种淡泊名利、以身作则的精神风貌值得后人学习和传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