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卷松阴镇日眠,浑忘三月落花天。
子规夜半啼明月,细雨清晨润绿田。
涤砚偶寻山曲涧,烹茶每乞寺僧泉。
心如止水原耽静,不问人间扰扰缘。
山居
把卷松阴镇日眠,浑忘三月落花天。
子规夜半啼明月,细雨清晨润绿田。
涤砚偶寻山曲涧,烹茶每乞寺僧泉。
心如止水原耽静,不问人间扰扰缘。
译文
在松树的荫下卷起书卷,整日躺着休息,竟然忘记了三月里飘落的花瓣和天空。
深夜,杜鹃鸟的叫声唤醒了明亮的月光,清晨,细雨滋润了绿色的田野。
偶尔到山间小溪边洗手,常常向寺庙中的僧人讨要泉水沏茶。
心境如同静止的水面一样,我本就喜欢静谧,不去理会纷扰的人世间纷纷扰扰。
注释
- 把卷:打开书卷。
- 松阴:指松林的阴影。
- 浑忘:完全忘记了。
- 三月落花天:指三月里飘落的花。
- 子规:杜鹃的别名,常在夜间鸣叫。
- 月:指明亮的月光。
- 清:早晨。
- 涧:山涧。
- 汲:取水。
- 汲泉:从井中取水。
- 心如止水:心境平和如同静止不变的水面。
- 耽静:喜爱安静。
- 扰扰缘:纷乱的世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首句“把卷松阴镇日眠”描绘了诗人在松林之下卷起书卷,整天沉睡的景象,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第三句“浑忘三月落花天”则进一步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第四句“子规夜半啼明月”,通过杜鹃鸟的啼声引出明亮的月色,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第五句“细雨清晨润绿田”,则是对大自然细腻变化的描写,细雨滋润了大地,让新绿更加鲜活。
接下来的两句“涤砚偶寻山曲涧,烹茶每乞寺僧泉。”表现了诗人在山涧洗笔砚,在寺庙中讨取泉水煮茶的生活情景,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净土的意境。最后两句“心如止水原耽静,不问人间扰扰缘”则总结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追求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界所影响,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