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鄙虽宿将,畏秦避其锋。
一军次荡阴,莫救邯郸攻。
信陵盔符至,犹恐众未从。
奋椎夺其军,朱亥真英雄。
遂使信陵君,名震崤函东。
悠悠晋鄙辈,何足谋成功。
驱车夷门下,敬问七十翁。
如今风尘内,可有人如公。

朱亥故里即朱仙镇

注释:朱亥的家乡是朱仙镇。

赏析:这是对朱亥故乡的描述,朱亥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以勇猛善战著称。他的老家就在现在的朱仙镇。

晋鄙虽宿将,畏秦避其锋

注释:虽然晋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军,但却因为害怕秦国的锋芒而不敢轻易行动。

赏析:这里的“畏秦避其锋”可以理解为晋鄙害怕秦王的强大势力,因此不敢轻举妄动。这也反映了当时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相互猜忌。

一军次荡阴,莫救邯郸攻

注释:大军驻扎在荡阴(今河南汤阴县),却无法挽救被赵国围攻的邯郸。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晋鄙对于战事的态度和行动的迟缓。他认为自己的军队已经足够强大,无需再去救援邯郸的困境,这反映出他对形势的悲观估计和对自己能力的过于自信。

信陵盔符至,犹恐众未从

注释:信陵君(魏王)的信物到达,但仍然担心众人不肯听从他的命令。

赏析:“信陵”是指信陵君魏安釐王的儿子,名无忌,字长玉。他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这里提到的“信陵盔符”,指的是信陵君的信物,也就是一种标志或者标志物,用来表明身份和权威。信陵君到达时,尽管有他的信物作为保证,但人们仍然对他的意图表示怀疑,不愿意听从他的安排。这说明了信陵君在当时社会中的威望和影响力有限,也反映了人们对权力和忠诚的不同理解。

奋椎夺其军,朱亥真英雄

注释:“奋椎夺其军”指朱亥用一根木槌击败了晋鄙的军队。

赏析:这里的“奋椎”是一种形象的描绘,意味着在战斗中,朱亥用木槌击打对手,展现了他的勇猛和力量。而“夺其军”则意味着他成功地打败了晋鄙的军队,使得对方失去了战斗能力。朱亥之所以被称为英雄,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不仅成功地解救了邯郸,还保护了信陵君的安全。

遂使信陵君,名震崤函东

注释:于是信陵君(魏王)的名字在崤山和函谷关之间传扬。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信陵君在战胜赵军后,名声大噪的情况。崤山和函谷关是古代中国的两个重要关口,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部和河南省西部。信陵君的胜利不仅让魏国摆脱了危机,也让他的声名远播,成为了一位受人敬仰的英雄人物。

悠悠晋鄙辈,何足谋成功

注释:“悠悠晋鄙辈”指的是那些平庸无能的人,他们无法为成功谋划。

赏析:这句话是对那些没有才能或缺乏战略眼光的人的一种讽刺和批评。它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会空谈而无实际行动的人的不满,认为他们无法为魏国的成功做出贡献。同时,它也暗示了信陵君的英明领导和卓越成就,使得整个国家得以复兴。

驱车夷门下,敬问七十翁

注释:驾车来到夷门下,恭敬地询问这位七十岁的老人。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诗人与这位老人的相遇场景。夷门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个重要门户,也是著名的学府之一. 这里的“七十翁”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也可能是对某位长者的象征性描述。诗人通过这个场景,表达了对这位长者的敬意和好奇之情。

如今风尘内,可有人如公

注释:现在战乱之中,是否还有人像您这样英勇善战?

赏析:这句话是在表达诗人对那位老人的赞美和钦佩之情。他通过反问的方式,向老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希望了解是否有人能够像他一样具有勇气和智慧。这不仅是对老人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所有英勇之士的赞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