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论仙才与鬼才,情辞恻恻有馀哀。
却怜诗友归何处,安得寻声一再来。
注释:别去后,再也不能相见,只能远远地思念。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友人而作的一首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莫论仙才与鬼才,情辞恻恻有馀哀。
却怜诗友归何处,安得寻声一再来。
注释:别去后,再也不能相见,只能远远地思念。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友人而作的一首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造化:自然现象和规律。无停息:没有停止,永恒不断。乘除:指年岁的增长和减少。改岁年:更替岁月。东风:春风。先入律:早春的风已吹动万物。星纪:星宿名,属二十八星宿之一。周天:环绕天一周。爆竹:放鞭炮。宣阳气:驱散阴寒,招来阳气。椒花:花椒花。启寿筵:开启寿宴。北堂:旧时指正室,这里指家中主妇所居之处。春正永:春天长久。槐荫:槐树遮荫。庭前:庭院里。 【赏析】 《元旦》是一首七言诗
梅澥先生赠送的柳条已经种在小园中,长得郁郁葱葱。枝条分布均匀,扶疏向门,分不出长短。春风已将柳枝的腰肢瘦削,眉间的愁苦也随风而去,消散了。柳长丝长,空余下缕缕的思念,不知向谁倾诉。 【注释】 梅澥:人名,此处泛指赠送者。柳:柳树。小园:庭院。分条:柳条分散。宁计尺:不计算尺码。扶干恰当门:柳树枝条向上生长,恰与门框相配。腰减春风力:形容柳枝的细弱。故国魂:旧时的祖国之情。长丝空缕缕:长长的柳丝
下面是诗句、翻译和注释的详细信息: - 诗句:吾师在何处,景仰属灵皋。 - 译文:我的老师在哪里?我景仰他就像敬仰神灵一样。 - 注释:灵皋:比喻高尚的地方或境界。 - 赏析:诗人通过询问自己的老师身处何方,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同时,“景仰属灵皋”这一表述,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学问、道德等方面的追求与向往。 - 诗句:品格兼金玉,文章间雅骚。 - 译文:品德高尚如同金玉一般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和赏析作品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丁丑举一子为亡弟盈出继”要求是“对下一句的诗句进行解释,并加上注释”,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最后按要求写出赏析。 诗中前两句“庭前荆树夥,荣落两暌违”,意思是庭院前的荆树繁茂,却因主人外出而枯萎凋零,这是比喻兄弟之间因故分离。后两句“既得亲枝共
昔读天台赋,知君实象贤。 金声堪继响,珠彩定惊筵。 吐凤休还笔,敲门不弃砖。 鸳针须自有,何事倩人传。 注释: - 昔读天台赋:指的是曾经读过《天台赋》,这是一篇描写神仙隐居之地的文学作品。 - 知君实象贤:通过阅读这篇赋文,你确实展现了像神仙一样的贤德。 - 金声堪继响:比喻你的才华如同金子一样珍贵,足以让人赞叹不已。 - 珠彩定惊筵:形容你的才华和品德,足以让整个宴会都为之震撼。 -
诗的逐句释义: 天地自空阔,风云无尽期。 注释: - 天地自空阔:表达了一种宏大、空旷无垠的景象。 - 风云无尽期:暗示了时间的无限和变幻。 春华冒寒发,野马相息吹。 注释: - 春华冒寒发:春天的花朵不畏严寒,努力绽放。 - 野马相息吹:比喻人或事物在某种环境下休息、恢复生机。 人事终成故,生机日出奇。 注释: - 人事终成故:人生的变迁最终会回归到起点。 - 生机日出奇
注释: 生徒已寥落,心事可胜叹。 知己复谁许,小才犹见难。 闲云思旧雨,秋气感幽兰。 翘首家山外,应多怨暑寒。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抒发诗人孤寂落寞之情为主题。 首联“生徒已寥落,心事可胜叹”是说学生已经凋零了,我的心里可真够难过的。这里诗人用“生徒”指代自己的学生,“生徒”凋零了,说明诗人的仕途也遭到了失败。 颔联“知己复谁许,小才犹见难”则是说朋友又在哪里呢
【注释】 南国:指南方地区。 佳士:贤能的人。 持筹无市气,展卷挹清芬:手里拿着筹算却没有任何市侩之气,翻开书卷却能领略到清香。 锦水浮归棹,吴江冷暮云:锦水(浙江一条河)上飘荡着归来的船只,吴(江苏)江上空弥漫着寒冷的暮云。 精神千古在,元鹤与同群:精神永远活在千古之中,就像仙鹤一样自由地生活在群体中。 【赏析】 此诗为题孙墨林小照之作,赞美了孙墨林的人品、才学和高洁的志向。全诗以“题”字领起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万寿寺” - 注释:万寿寺,通常指的是一个以供奉或纪念长寿、健康等吉祥意义为主题的佛教寺庙。 - 赏析:此句可能是对万寿寺的直接描述,表达了对该地宗教或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2. “兰若附京邑” - 注释:兰若,意为佛塔或僧舍;附,依附;京邑,指京城或首都,这里代指政治中心。 - 赏析:这句表达了万寿寺与京城紧密相关联,可能强调了其作为精神寄托和修行场所的地位。 3
三槐吟 昔闻王氏子,当户植三槐。 草木含灵气,儿孙列上台。 吾家先大父,手泽毓嘉材。 此后花黄候,长安孰往回。 注释: 1. 三槐吟:这首诗以赞美三槐树为主题,表达了对王氏家族的敬仰之情。 2. 昔闻王氏子:从前听说有个叫王氏的人家。 3. 当户植三槐:在家门口种了三棵槐树。 4. 草木含灵气:槐树生长的地方充满了灵气,象征着美好和吉祥。 5. 儿孙列上台:儿孙们站在台上,享受着阳光和微风
【注释】1.香绕诗箕:香气缭绕于诗的笔端,即“诗”字。2.二首:两首。3.箕: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4.幽怨:忧愁怨恨。5.泪添痕:泪珠滴落留下痕迹。6.衰柳残烟锁墓门:衰败的柳树和残余的烟雾笼罩着坟墓的门。7.归何处:归向哪里。8.墓门:坟墓之门,也指墓地。9.箕山、箕水:地名,在今河南禹县东北。 【译文】:香飘绕着诗的毛笔,仿佛是一缕魂魄,隐约之间,幽怨的泪痕又添了新的痕迹。夜深人静
清明纪事兼忆亡友邴西津散花天女绕莲台,会见幢幡度世来。 愿到诸天欢喜地,不知人世有离哀。 注释与赏析: 1. 散花天女绕莲台,会见幢幡度世来。 - “散花天女”:佛教传说中的一种仙人,她们会散下鲜花来供养佛和众生。 - “绕莲台”:形容天女们围绕着莲花座(或称为佛台、宝莲座等)进行活动。 - “幢幡”(Zhuāngfān):佛教仪式中的旗帜和装饰品,通常用来表示吉祥和庆祝。 - “度世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从炼字、比兴、象征、用典、虚实等角度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同时注意诗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本诗首联“风送香魂到夜台”,意思是清明时节,风吹过墓地,把亡友的灵魂送到了墓地。“风”是无形之物,但能将“香魂”送达“夜台”;“送”字写出了清明节扫墓人对亡友的思念之情
【注释】 将:携带。赴:前往。长安:今西安,当时称京城。别梅澥:告别梅水(名,在今浙江桐庐县)。梅澥,即梅尧臣,是作者的朋友。二首:指《将赴长安别梅水二首》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告别友人梅水时写的两首诗。 第一首:“不是嫌春转爱秋,王孙芳草最牵愁。” “不是”二字一语双关,既表明自己并非厌恶春天而喜爱秋天,又表明自己并不因春天已去而惋惜秋天的来临。这两句是说,我之所以不嫌春而喜秋
注释: 梦里的乡国之情,正是梦中所吟咏的诗。 花已盛开满院墙,美酒斟满酒杯。 此时此景又有谁能理解?不能对人说。 赏析: 《将赴长安别梅澥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和亲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梦中乡国意中诗”,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梦中思念着家乡和亲人,这些情感都表现在我的诗作之中。 “花满阑干酒满卮”,这句话的意思是:花已经盛开满院墙,美酒斟满酒杯。
注释: 风拥轮囷絮拥团,晴空惝恍杳无端。 世间万变须臾事,只作浮云到眼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感慨。 首句“风拥轮囷絮拥团”,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风和云。风卷起云层,使云层翻滚、聚集在一起,如同一个团团的球体。这里的“轮囷”一词,既形容了云的形状,又隐含了诗人对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 第二句“晴空惝恍杳无端”,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描绘。在晴朗的天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