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笔峰高不可求,临池空自意悠悠。
此中本有珊瑚架,铁网何须屡溯游。

【注释】

①卓笔峰:即笔架山,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泠桥畔。

②珊瑚架:用珊瑚做成的架子,比喻文笔优美如珊瑚般瑰丽。

③屡溯游:多次游览。

【赏析】

《题卓笔峰》是一首咏笔架山风光的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笔架山的描写,赞美了其自然之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卓笔峰高不可求”,表达了诗人对笔架山的高度赞叹。笔架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而诗人却认为,要想真正领略到笔架山的美,需要攀登至山顶才能看到全貌。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笔架山的敬畏之情,也暗示了攀登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次句“临池空自意悠悠”,描绘了诗人站在笔架山下仰望山峰的情景。他站在那里,望着笔架山云雾缭绕、苍松翠柏环绕的自然景色,心中不禁生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这里运用了“意悠悠”这一形象生动的词汇,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无限感慨和向往。

第三句“此中本有珊瑚架”,是对笔架山美景的具体描绘。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笔架山比作一座珊瑚架,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这句诗不仅展示了笔架山的美丽,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尾句“铁网何须屡溯游”,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笔架山的独特感悟和见解。他认为,既然已经置身于笔架山之中,就无需再去追寻那些所谓的“铁网”或“遗迹”。这里的“铁网”指的是那些被游客视为必经之地的景点或路线,而“屡次溯游”则表示游客对这些地方的频繁访问和探寻。诗人以此表达出他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欣赏,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要过度追求物质享受或虚荣名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