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笔如杠只此支,谁将巨手一重持。
风帆海上朝朝过,疑是杨花入砚池。
【注释】
笔架山:在今浙江绍兴。
杠:大棍。
重:指用双手举起。持:持着。
风帆:比喻笔势。朝朝:每日。过:经过。砚池:砚台中间的凹处,用来盛墨。
【赏析】
《笔架山四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借咏笔架山,赞美了笔力遒劲的书法艺术和书法家的精湛技艺。
“大笔如杠只此支,谁将巨手一重持。”意思是:这根巨大的毛笔,只有一支,谁能用双手将它稳稳地举起来?“杠”是形容笔锋挺拔有力。“巨手”指右手执笔。“只此”意为独一无二。“重”是形容用力之大,“持”是指持笔。
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雄健有力的毛笔形象。诗人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其笔锋之劲,以及使用它时必须双肩并拢才能承受的重量,表现出书法家高超的技能。
后两句诗则转向写书法的过程。“风帆海上朝朝过”,这里“朝朝”形容频繁,“朝朝过”即天天都过去。诗人以风帆为喻,形象地描绘出书法作品在纸上逐渐展开的过程。由于作者用笔力度过大,使得每一笔都显得格外有力。
“疑是杨花入砚池”这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飘飞不定的杨花比作书法作品中的点画,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之感。同时,“杨花”与“砚池”的结合,也暗示了书写过程中的精细与耐心。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书法家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尊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