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从耕凿识民情,依恋家山课雨晴。
他日长安西望处,可能回首忆躬耕。
【注释】
课农七首:指元稹的《课农》诗组。这组诗共七首,都是描写农民生活和农村景色的诗篇,是元稹早期的作品。
每从耕凿识民情:每从耕犁和凿井中认识百姓的疾苦。
依恋家山课雨晴:留恋着家乡的山川,在晴朗时教课种田。
他日长安西望处:他日,指将来某一天;长安,即今西安,当时为唐朝都城;西望,眺望长安。
可能回首忆躬耕:将来某天我回到故乡,也许会回忆起自己亲自耕种的情景。
【解析】
这首诗写于元和四年(809),诗人任监察御史时所作。这是组诗中的第七首。
第一句“每从耕凿识民情”,说明诗人在作诗之前,已亲历过农民的生活,对农民的苦难生活有深切的感受。“耕”与“凿”均指开垦荒地,种庄稼。“识”就是“知”。这句的意思是说,每当我看到农民们在土地上辛勤劳动,我就了解人民的情况。第二句“依恋家山课雨晴”承接上句之意,说每当看到农民们正在雨后播种的时候,我就想起他们要回家去。这里的“家山”就是指农民的家园和田地。第三句“他日长安西望处”,说的是将来有一天,我在长安城里向西远望,想到那些在田野里耕作的人们,我不禁会想起自己曾经躬耕过的田地。这里用“他日”表示希望,而“长安西望处”则是指诗人当时的所在位置,即长安城中。
这首诗通过叙述诗人亲自体验农民生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热爱田园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