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杉如沐总离披,卷地狂风忽漫吹。
两岸声喧滩涨后,万山云暝雨来时。
篷窗急点惊残梦,茅屋寒烟湿晚炊。
顿觉清凉人意爽,新晴莫遗挂帆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一节,全诗如下:
长安青门送君去,杨柳已春三月时。
风雪离家两不识,遥知朔漠一飞狐。
注释
- 攸镇雨泊:攸镇,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雨泊,即在雨中停泊。
- 松杉如沐总离披:松杉(一种树),像被雨水冲刷过一样。总离披,形容枝叶稀疏散乱的样子。
- 卷地狂风忽漫吹:卷地,形容风势猛烈。忽漫,形容风向不定。
- 两岸声喧滩涨后,万山云暝雨来时:两岸声音喧哗,是因为滩涨水涌。万山云暝,是指雨后天空中群山云雾缭绕的景象。
- 篷窗急点惊残梦:篷窗,指船篷上的窗户。急点,急忙点着油灯或火把。惊残梦,形容被风雨惊醒后的迷糊状态。
- 茅屋寒烟湿晚炊:茅屋,用茅草盖成的房屋。寒烟,指晚上的烟。湿晚炊,指的是做饭用的柴火被雨淋湿了。
- 顿觉清凉人意爽:顿觉,突然之间感到。清凉,这里指雨后的凉爽感觉。人意爽,形容心情舒畅愉快。
- 新晴莫遗挂帆迟:新晴,即天气放晴之后。莫遗,不要遗忘。挂帆,指船上的帆被风吹起。迟,指不要耽误时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江南水乡的画面。首句“长安青门送君去,杨柳已春三月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接着两句“风雪离家两不识,遥知朔漠一飞狐”,通过描述风雪中与友人分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蓬窗急点惊残梦”则描绘了诗人在船篷上点起灯火,被风雨惊醒的情景。最后两句“茅屋寒烟湿晚炊”和“顿觉清凉人意爽”则是描述了雨后初晴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变化。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