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江山一寓公,幸从座上挹春风。
官曾杭帅同坡老,家近滁州号醉翁。
入寺旃檀参密谛,盈堤新柳护芳丛。
年来添得吟怀健,萸菊光阴兴转融。

【注】

①六代:南朝宋、齐、梁、陈,共历宋的武帝、文帝、武帝、简文帝(元徽)、明帝、后废帝等六朝。

②官曾杭帅同坡老:苏轼曾任杭州知州,和欧阳修同为东坡居士。

③滁州:今安徽滁县。北宋时期,滁州属滁州军管辖。

④旃檀:梵语“Dhāran”的音译,是檀木一类的名贵木材,这里指佛像。

⑤密谛:梵语“Mitr”或“Mitram”,意为“秘密”。

⑥萸菊:即茱萸,古人认为食其果实能益齿、明目、耐寒。

⑦兴转融:兴起更加旺盛。

⑧添得:又增加了。

【译文】

六朝的江山我当了寓公,幸从座上挹春风。

曾经做过杭州太守,与欧阳修并称东坡居士;家近滁州号称醉翁。

入寺参拜旃檀佛像,满堤新柳守护着芬芳丛。

近年增添了吟诗吟咏兴致,茱萸菊花光阴更加兴盛。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之作。薛慰农任滁州观察使时,诗人作《送滁州王中书》一诗:“君为政最宽,民无犯君意。……坐令滁人爱,不待劝农诗。”此诗正是以赞美滁州的政风而作,故称“赋”。

首联说:六代以来的山河都成了我的寄寓之居,有幸在座席上感受到春风般的温煦。“寄寓”二字用得好,既写出了自己流落异地的境况,也表明自己对朝廷的赤胆忠心。“幸从座上”说明自己的地位已高,但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挹春风”三字则表现出一种旷达的胸襟。

颔联说自己曾做过杭州知州,和当时的文豪欧阳修并称为东坡居士;家住滁州,有很高的声望。“杭帅”即杭州知州,是宋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坡老”是欧阳修,他是当时著名的文人;“醉翁”是欧阳修自号。这两句通过夸耀自己与名人交往的经历,来突出自己在仕途上的得意和自豪。

颈联写自己入寺参拜佛像,满城新柳守护着芳草萋萋的庭院。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寺庙中的图景:僧人在佛像前虔诚地参拜,杨柳依依,绿意盎然。这既表现出诗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也反映出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尾联说自己近年来又增添了吟诗吟咏兴致,茱萸菊花光阴更加兴盛。诗人以“添得”二字点明了自己的心情,既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这首诗通过赞美滁州的政风和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态度。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