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正是适中初,云敛山青值雨馀。
最好春游似图画,菜花香里坐篮舆。
注释:春日初晴,和朋友们一同去浮梁县城游览,写下了三首绝句。
寒暄正是适中初,云敛山青值雨馀。
最好春游似图画,菜花香里坐篮舆。
赏析:这首诗的大意是:春日初晴,和朋友一起去浮梁县城游览。寒暄恰到好处,刚刚适合出游。云散后山色更加青翠,仿佛刚下过一场雨。最让人高兴的是这次春游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春天的菜花散发着阵阵芳香,我坐在装满野菜的篮子中欣赏这如画的风景。
寒暄正是适中初,云敛山青值雨馀。
最好春游似图画,菜花香里坐篮舆。
注释:春日初晴,和朋友们一同去浮梁县城游览,写下了三首绝句。
寒暄正是适中初,云敛山青值雨馀。
最好春游似图画,菜花香里坐篮舆。
赏析:这首诗的大意是:春日初晴,和朋友一起去浮梁县城游览。寒暄恰到好处,刚刚适合出游。云散后山色更加青翠,仿佛刚下过一场雨。最让人高兴的是这次春游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春天的菜花散发着阵阵芳香,我坐在装满野菜的篮子中欣赏这如画的风景。
诗名:《登抚州拟岘台和李秀峰韵》 诗句如下:百战孤城在,巍然峙此楼。几经烽火劫,不尽古今愁。山色当窗落,江声抱郭流。谁追羊叔子,遐想寄千秋。 译文为:这座孤城历经百战,依然屹立不倒,它就是那座巍然耸立的楼阁。它见证了无数战争的洗礼,经历了无数的烽火硝烟。尽管历尽沧桑,但仍然无法摆脱那些关于历史的记忆和忧愁。窗外的山色如画,江水的声音似乎也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谁能像我一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然后根据具体诗句分析。 首联:“小聚才经月,匆匆况岁阑”意思是:相聚的时间还很短就又要分离了,岁月不饶人,时光飞逝。“小聚才经月,匆匆况岁阑”是写别离。 颔联:家贫催别易,道远寄书难。“家贫催别易”,指自己家境不好,所以离别时容易;“道远寄书难”,说明自己与亲人相隔千里,写信不易。“家贫”和“道远”都是作者自己的遭遇
诗句释义: 1. 叹息前朝事,扁舟又此过。 - “叹息”,表示感慨或哀叹。 - “前朝事”,指过去的历史或往事。 - “扁舟”,小船。 - “又此过”,再次经过这里。 2. 强藩将问鼎,同室竟操戈。 - “问鼎”,比喻企图夺取最高权力。 - “同室”与“异室”,“同室”指同一家的人,“异室”指不同家的人。 - “竟操戈”,最终发生冲突或争斗。 3. 天子徵歌急,权奸窃柄多。 - “徵歌”
诗句释义 1 六月上浣将赴金陵留别赵一臣 - 这是诗的标题,指的是诗人即将在六月初的某个时间去金陵(今南京)。"上浣"通常指农历的初五或初六。 2. 一见如相识 - 形容与赵一臣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一见"表示初次见面,"如相识"表示感觉像旧相识。 3. 风流是我师 - "风流"在这里指的是才子佳人的风范,而"是我师"表明诗人自认为有这种风范的导师。 4. 才人多好色 -
【注释】 ①舟中忆内二首:题下注云:“病里,因寄内也。时在广陵。”内,即妻子。 ②难为别:难以作别。 ③饥驱只自惭:饥饿驱使我惭愧。 ④封侯:指做高官。⑤君:指妻。⑩何堪:怎能忍受?何年:什么时候。偕隐:同隐山林。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他生活在盛唐时期,一生经历了许多事情,对人生有很深的体验和独到的见解。这首《舟中忆内》是写于诗人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途中的一首抒情诗
湘河舟次 七泽三湘地,扁舟又此过。 风尘频跋涉,岁月易消磨。 独客怜吴语,闲吟入楚歌。 汀洲有兰芷,采采意如何。 注释: - 七泽三湘地:指湖南地区,因为这里有三个著名的湖泊——洞庭湖、湘江和资水,所以被称为“七泽”。 - 扁舟又此过:扁舟,即小船;又,再次;此,指此处的湘河。诗人又一次经过这个地点。 - 风尘频跋涉:风尘,指旅途中的尘土和尘埃;频,频繁;跋涉,长途行走。形容旅途的艰辛。 -
【注释】 新喻道中:新喻县的途中。 邮程记:指寄信人行程记录。 惊心容路赊:惊讶于路途遥远。 风多帆鼓腹,滩险石磨牙:意思是说风大,帆就鼓起;滩险,石头就把船磨破了牙齿。 好鸟啼丛筱(jiǎo):美丽的小鸟在丛生的芦苇丛中鸣叫。 游鱼唼(shà)落花:游动的鱼儿在水里啄食着落花。 溪山幽绝处,羡煞野人家:形容山水景色非常优美,让人羡慕那野外的人家。 【赏析】
诗解: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钱榆庵时所作。钱榆庵即将离开,作者感慨他的处境,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希望。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凛凛岁云暮,嗟君何所之。(岁月将尽,叹息你将前往何处?) - 凛凛(形容天气寒冷):寒冷。 - 岁云暮:年华已近尾声。 - 嗟(jiē)君何所之:叹息你将会去哪里。 - 何所之:到哪里去。 2. 不谐惟世俗(不为世俗所同)。 - 不谐:不投合、不合。 - 惟:只。 3.
昌山晚泊 译文 两山间,一河流。 水流过脉留滩石,听到声响动客愁。 千重村树暗,四野暮云浮。 欲问严家事,悲风满渡头。 注释 - 两山中断处:在描述中,“两山”指的是两个相对的山峰,它们之间有一段距离,因此被称为“断”。 - 暼:这里可能是指视觉上的映照或反射,与“见”同义。 - 一条河流:这里的“一条河流”指的是位于两山之间的主要水体。 - 过脉:在这里,“过脉”可能是指河流穿越山体
注释: 1. 不洒穷途泪,艰难卅载尝。 —— 不因困顿失意而流泪,我曾在艰难的岁月中奋斗过三十年之久。 2. 危言动君相,奇气发文章。 —— 我敢于向朝廷进谏直言,以奇特的文采写出了杰出的文章。 3. 天下正多事,斯民剧可伤。 —— 此时天下正有很多事情发生,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 4. 忧时同一哭,漫说少年狂。 —— 我为国忧民而悲伤,并不认为少年人的行为狂妄自大。 赏析:
【注释】 ①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家书:指书信,特指给家人的书信。寒灯:昏暗的灯光;此处代指旅居他乡时孤独寂寞的心境。②圃:菜园子,泛指农舍。迟迟:迟迟疑畏,形容日子难挨。③“那堪”句:意思是说,在旅馆中,看着那盏寒冷的灯火,更觉得难以忍受,只好独自坐下来写家信,聊以解忧。④离索:离别愁苦。 【赏析】 这是一首写除夕之夜寄家书的诗作。诗人在除夕之夜,独坐孤馆,面对一盏寒灯和几页空白的稿纸
【解析】 此诗首联写泛舟东湖所见的景致,“远渚”即指远处的沙洲,泛舟至此,只见苍茫一片,水鸟成群,鸥鹭飞翔。第二句写泊舟岸边,收拾捕鱼网具。第三句写登岸品茶。第四句写在此处品茶如在画中,山色湖光与楼阁融为一楼。 【答案】 译文:远处的沙洲苍茫一片,水鸟成群飞翔,渔人驾小舟到此,收起了捕鱼的网,来到这儿品茶,觉得这真是如画一般。山色湖光和楼阁融合在一起,如同一层楼。 注释:渚:水中的沙石;沧:青色
【注释】: 游东湖百花洲六首: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诗。此诗为白居易在苏州任官时所作。东湖即今江苏太湖洞庭东山岛,位于苏州市西郊。 宿雨初收似镜平:雨后初晴,天空像镜子一样明净。 楼台高下夕阳明:高楼、低阁,错落有致,夕阳映照,显得格外明亮。 谁家池馆逮相望:是谁家池边馆舍相互辉映?逮,是“及”的意思。 长笛参差弄晚晴:晚风中传来长笛声
春日初霁偕同人至浮梁县城得三绝句 【注释】: 1. 桃花杨柳艳参差:桃花和柳树的花朵鲜艳,枝条交错。 2. 客里寻芳不厌迟:在异乡寻找美景,不嫌时间晚。 3. 底事临风独惆怅:不知为何,独自面对春风,感到忧伤。 4. 故乡三月踏青时:回到故乡的三月,正是春天游玩的时候。 【译文】: 桃花和柳树的花朵鲜艳夺目,枝条交错在一起。我独自站在异乡,寻找着美好的景象,并不嫌时间晚了。不知为何,独自面对春风
释义:春日的阳光刚刚洗净浮梁县城,我们三人一起来到这里,看到了三首诗。 注释:春日的阳光,春城,浮梁县城。草木春城到处荒,草木凋零;几回浩劫感沧桑,历经沧桑巨变。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诗人看到浮梁县的春光明媚,心情十分舒畅,便邀请友人一同前往游览。他们来到浮梁县城,发现这里一片荒芜,草木凋零。诗人感叹世事变化莫测,不禁感慨万千。然而,他们并未因此而沉沦,反而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解析】 题画,是诗人在诗中描写的景物。它不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客观景象,因此要抓住诗中写景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心境。“满”字写出了湖面风大的情景。“塔铃哀”指的是寺庙上的铃声,声音凄凉而悲切。“芦花雪作堆”“千叠浪”“一帆飞渡”等词语都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塔铃哀”和“万叠青山千叠浪”都写出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一帆飞渡”则是诗人想象的画面,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