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将称八秩觞,半生已悔马牛忙。
匆匆汝又四年别,渺渺予怀三径荒。
堪笑幼孙求附笔,要催游子早还乡。
须知知足心常乐,处处危机在预防。

甲申秋日寄示儿子

屈指将称八秩觞,半生已悔马牛忙。

匆匆汝又四年别,渺渺予怀三径荒。

堪笑幼孙求附笔,要催游子早还乡。

须知知足心常乐,处处危机在预防。

【注释】:

甲申:年号。

觞(shāng):酒杯。

“三径”: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曰:‘赐不受命而货殖焉,可谓云乎?其妻问曰:‘何谓也?’对曰:‘命也。’”这里指孔子所居的简陋住宅,后人用“三径”比喻隐居之地或贫士的居处。

“幼孙”句:幼孙指苏轼的儿子苏过,字叔党,苏轼晚年得此子,极为喜爱,所以苏轼希望他能够学习父亲一样有成就,苏轼曾写诗《答苏过书》说:“吾昔少年时,学文成一艺,晚节尤专意于诗,自成一家。”但苏过却未能有所作为,苏轼对此感到失望,因此说“求附笔”。

“游子”句: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有感于自己不能像孔子一样回到故乡去教学,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游子”指苏轼本人。

“须知”句:这是苏轼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写给儿子苏过的信,劝勉儿子要立志有为。全词以“知足”为主题,强调人生应知满足,不要贪得无厌。

上片开头两句说,我活到这个年龄了,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老人了。可是回顾过去,我感到后悔莫及。因为自从我当官以来,一直忙个不停,没有好好地休息过。这两句是说,我年轻时忙于公务、应酬,没有很好地享受生活,现在想来实在应该感到遗憾。

下片开始几句说,你又要离开我了,已经四年了,我是多么思念你啊!但是想到你在外面奔波劳碌,我也只好忍受。这句是说自己虽然很想念孩子,但又不得不忍受孩子的离去。

接着两句说,我常常嘲笑自己的孙子想要继承我的遗志,希望能够有所成就。然而他却总是要催促我的儿子赶快回去,以便他能够继续学习我的事业。这句是说,自己曾经期望孙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但是却没有想到孙子反而催促儿子赶快回去。

最后一句说,要知道,一个人只要懂得知足,就能经常感到快乐。这是因为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果不知足的话,就会被这些问题所困扰。这句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知足,就能够避免被各种困难和挑战所困扰。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以及对孙子的期许和关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