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江水见底清,桐君山色青绕城。
仙人指桐去千载,至今草木犹知名。
我来六月火云赤,为访名山侵晓出。
芒鞋竹笠紫蕉衣,潇洒行踪杂樵牧。
松风迎客如有灵,笙竽响答洪涛应。
丹崖转处洞门豁,石壁袅袅垂苍藤。
危楼一凭尘怀少,欲把仙书拾瑶草。
西飞海鹤不归来,岭上荒祠白云老。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赵师秀,全诗如下:

游桐君山用萨天锡原韵

桐庐江水见底清,桐君山色青绕城。
仙人指桐去千载,至今草木犹知名。
我来六月火云赤,为访名山侵晓出。
芒鞋竹笠紫蕉衣,潇洒行踪杂樵牧。
松风迎客如有灵,笙竽响答洪涛应。
丹崖转处洞门豁,石壁袅袅垂苍藤。
危楼一凭尘怀少,欲把仙书拾瑶草。
西飞海鹤不归来,岭上荒祠白云老。

逐句释义:

  • 桐庐江水见底清,桐君山色青绕城。:描述了桐庐江水的清澈以及桐君山的颜色青绿环绕城市。
  • 仙人指桐去千载,至今草木犹知名。:提到了仙人曾经指过桐君山,即使过去了千年之久,这里的草木仍然被人们所熟知。
  • 我来六月火云赤,为访名山侵晓出。:作者在六月的时候,天空布满了红色的火云,为了寻找这座名山,他选择在清晨出发。
  • 芒鞋竹笠紫蕉衣,潇洒行踪杂樵牧。:描述作者穿着朴素的衣服,带着一把芒鞋和竹笠,行走在山林中,与樵夫一起劳作。
  • 松风迎客如有灵,笙竽响答洪涛应。:风吹动松树的声音好像有生命一样,笙竽的声音响亮如同大海的波涛一般。
  • 丹崖转处洞门豁,石壁袅袅垂苍藤。:在丹崖转过的地方,洞口开阔,石壁上缠绕着苍翠的藤蔓。
  • 危楼一凭尘怀少,欲把仙书拾瑶草。: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心情变得轻松,想要捡一些仙书上的瑶草回去。
  • 西飞海鹤不归来,岭上荒祠白云老。:西边的天空飞翔着一只海鹤,不再回来,岭上的荒祠也只剩下白云飘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山水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桐君山的自然美、历史感和文化内涵。诗人通过对桐君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超脱,以及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