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虹收宿雨,野色卷帘浮。
风起孤村暮,烟深远树秋。
山光明日脚,帆影破潮头。
想得凭阑处,吟情一倍幽。
【解析】
此诗写景抒情,以景传情,情景交融。首联“断虹收宿雨”,是一幅暮色苍茫的画;颔联“野色卷帘浮”,又如一幅水墨丹青;颈联“山光明日脚”、“帆影破潮头”,则是一幅动静相宜、虚实结合的图画;末联“想得凭栏处,吟情一倍幽”。诗人通过描写眼前所见所感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怀。
楼中即目次大侄女韵
断虹收宿雨,野色卷帘浮。
风起孤村暮,烟深远树秋。
山光明日脚,帆影破潮头。
想得凭栏处,吟情一倍幽。
注释与赏析:
- 断虹收宿雨——傍晚时分,天边出现了一道残存的彩虹(俗称“半截虹”),它把夕阳余晖染成一片绚丽多彩的色彩,最后消失在天际的尽头,仿佛被它吞没了似的。
- 野色卷帘浮——暮色降临时,天空渐渐昏暗下来,而大自然的景色却依然明丽。在朦胧的月光下,远山显得特别清晰、秀丽,仿佛在云雾缭绕的山峦上飘荡着淡淡的烟雾。
- 风起孤村暮——微风吹拂,吹散了傍晚的浓雾,吹来了凉爽的气息。远处的村庄沐浴在斜阳里,炊烟袅袅升起,显得格外温馨。
- 烟深远树秋——远处的树林被晚霞映照得金灿灿的,而树叶则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 山光明日脚——山峦上的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向大地。
- 帆影破潮头——船帆在水面上破浪而行,激起层层白色的波浪。
- 想得凭栏处——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经站在栏杆旁欣赏过的美丽景色,那时心情多么愉悦,如今却只能独自凭栏而叹。
- 吟情一倍幽——我的诗兴也随着这种幽深的情绪而倍增。
鉴赏:
此诗写于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作者为南宋文学家张元干(字仲宗)之兄张孝祥(字安国)。当时,张元干因主张抗金复国,遭投降派打击,被贬谪到横州。这首《楼中即目》,就是他在横州所作。全诗写景抒情,以景传情,情景交融。首联写落日西沉时的美景,用“断虹”、“残阳”烘托出一派凄凉暗淡的气氛;颔联写晚霞中的山村和树林,用“孤村暮”“远树秋”写出了清冷萧索的秋气;颈联写天晴后渔舟行于江面之上的情景,用“明日脚”和“帆影破”写出了壮阔的江天景色;尾联写凭栏远眺,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用“吟情一倍幽”写出了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诗写得含蓄深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