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关河一病身,秋风秋雨最愁人。
已无福泽膺卿相,偏觉文章忌鬼神。
茶灶药炉成懒癖,砚床笔架起微尘。
寂寥客里何须问,司马多才岂是贫。
鲈脍莼羹客思多,一江秋水涨新波。
灯前强把菱花照,月下愁将宝剑磨。
憔悴潘郎聊复尔,单寒范叔更如何。
西风昨夜催刀尺,欲寄征衣问素娥。
卧病经旬怅索居,忽来一纸故人书。
论交笔墨情犹厚,寿世文章语岂虚。
杜老有诗能愈疟,韩公至信可驱鱼。
诵君佳句襟怀爽,灵药分明自不如。
愿觅丹邱学养生,闲云野鹤旧同盟。
但看身外归无相,莫替人间写不平。
随分樵渔堪寄迹,放怀天地总忘情。
与君行乐资歌咏,高唱南岗第一声。

秋日病中得笙斋诗

万里关河一病身,秋风秋雨最愁人。

已无福泽膺卿相,偏觉文章忌鬼神。

茶灶药炉成懒癖,砚床笔架起微尘。

寂寥客里何须问,司马多才岂是贫。

鲈脍莼羹客思多,一江秋水涨新波。

灯前强把菱花照,月下愁将宝剑磨。

憔悴潘郎聊复尔,单寒范叔更如何。

西风昨夜催刀尺,欲寄征衣问素娥。

卧病经旬怅索居,忽来一纸故人书。

论交笔墨情犹厚,寿世文章语岂虚。

杜老有诗能愈疟,韩公至信可驱鱼。

诵君佳句襟怀爽,灵药分明自不如。

愿觅丹邱学养生,闲云野鹤旧同盟。

但看身外归无相,莫替人间写不平。

随分樵渔堪寄迹,放怀天地总忘情。

与君行乐资歌咏,高唱南岗第一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病中偶读友人笙斋诗而作的酬赠之词。全诗八十六句,每四句为一组,每组的第一、二句为一组,共二十组,每组的末句押韵,首句押韵,中间两联押韵。

第一组:“万里关河一病身,秋风秋雨最愁人。 ”

译文:“万里关河一病身,秋风秋雨最愁人。”

注释:“万里关河”指家乡远隔万里。“一病身”指诗人因病长期卧床不起。“秋风秋雨”指秋天萧瑟的气候使人感到凄凉。“最愁人”指最能触动人心的忧愁莫过于此了。

赏析:首句开门见山,点明自己因久病卧床,身处千里外的异乡,不禁令人心绪难平,倍感悲凉。第二句承上启下,以“秋风秋雨”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在一片萧瑟之中。第三句则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无尽忧愁。诗人用“最愁人”一词,将秋风秋雨与自己的处境联系起来,既形象又生动地表现出自己的心境。

第二组:“已无福泽膺卿相,偏觉文章忌鬼神。”

译文:“已无福泽膺卿相,偏觉文章忌鬼神。”

注释:“福泽”指福气和恩泽。“膺卿相”指受到朝廷的重用,成为国家栋梁。“文章”泛指文学才华。“忌鬼神”指迷信思想认为鬼神会嫉妒人的才能。“卿相”指古代官名,这里指朝廷高官。“文章”指文学创作或学术成就。“忌鬼神”指迷信者认为鬼神会嫉妒人的文学才华或学术成就。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不幸遭遇的感慨和无奈。诗人说自己已经失去了受朝廷重用的资格,却仍然被迷信思想所困扰,认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学术成就会被鬼神嫉妒。这种悲观情绪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不信任和排斥。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而是继续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第四组:“茶灶药炉成懒癖,砚床笔架起微尘。”

译文:“茶灶药炉成懒癖,砚床笔架起微尘。”

注释:“茶灶”指用来煮茶的炉子。“药炉”指用来熬制中药的炉子。“懒癖”指喜欢懒惰成性的习惯。“砚床”指砚台旁边摆放的床铺。“笔架”指放置笔筒的架子。“微尘”指微小的灰尘。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因长期生病而变得懒惰,不再像以前那样勤奋好学。他经常躺在病床上无所事事,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风景。他的生活变得单调乏味,除了看书写字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了。这种生活方式使他逐渐形成了一种懒惰成性的习惯。此外,他还将砚台旁边摆放着床铺,使得砚台上的墨迹很容易沾到床上,时间久了就会积累很多灰尘。这些细微之处都透露出他对疾病的无奈和生活的厌倦。

第五组:“寂寥客里何须问,司马多才岂是贫。”

译文:“寂寥客里何须问,司马多才岂是贫。”

注释:“寂寞”指孤独冷清的样子。“客里”指旅居他乡。“司马”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字孔明),这里借指作者的朋友或知己。“多才”指才能出众。“岂是贫”表示并非因为贫穷而失去才华。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或知己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虽然自己身体虚弱病重,但仍然能够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创作灵感。这是因为他有一颗博大胸怀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即使没有财富和地位,也不会影响他的才华和成就。诗人以此鼓励自己的朋友或知己不要过于担忧自己的境遇,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感谢他在自己生病时给予关心和支持。

第六组:“鲈脍莼羹客思多,一江秋水涨新波。”

译文:“鲈脍莼羹客思多,一江秋水涨新波。”

注释:“鲈脍”指用鲈鱼做的菜肴。“莼羹”指用莼菜做的汤品。“一江”指长江。“秋水”指秋天的江水。“涨”指水位上升。“新波”指江面上泛起的波浪。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人身处异地,远离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他品尝着美味的鲈鱼和莼菜,但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随着秋季的到来,江水渐渐上涨,波涛汹涌,给人一种无尽的思绪。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第七组:“灯前强把菱花照,月下愁将宝剑磨。”

译文:“灯前强把菱花照,月下愁将宝剑磨。”

注释:“菱花”指镜子。“剑”指佩剑。“磨”指磨砺。“愁”指忧郁、烦闷之意。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自面对孤独和寂寞时的情绪。他试图通过照镜子来消除心中的忧愁,但镜中的影像却无法改变他内心的忧郁和烦闷。他常常独自坐在月光下,手持宝剑沉思默想,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两句诗通过描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行动表现了一种孤独、寂寞而又坚定的精神风貌。

第八组:“憔悴潘郎聊复尔,单寒范叔更如何。”

译文:“憔悴潘郎聊复尔,单寒范叔更如何。”

注释:“潘郎”指晋代潘岳,字安仁,曾任尚书郎。“单寒”指孤单、寒冷之意。“范叔”指东汉末年范冉,字叔龙,曾任太傅掾。“更如何”表示无法相比之意。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和无奈。潘岳曾担任过尚书郎的职位,但他因才华出众而被排挤在外;范冉也曾担任过太傅掾的职位,但他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他们都曾经历过类似的困境和挫折,但最终都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的人生选择的自豪感。

第九组:“西风昨夜催刀尺,欲寄征衣问素娥。”

译文:“西风昨夜催刀尺,欲寄征衣问素娥。”

注释:“刀尺”指裁缝工具。“征衣”指出征时穿着的衣服。“素娥”指月亮女神嫦娥(又名阿娇),传说中居住在月宫中的仙女。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为出征的士兵准备衣物并询问嫦娥的愿望。西风习习吹拂着裁缝工具,似乎在催促人们抓紧时间制作衣物。他想要为士兵们制作一些新的衣物,以便他们在出征时能够穿上暖和的衣裳。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向月亮女神嫦娥请教关于战事的消息。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和工作内容,也表达了他对士兵的关心和祝福。

第十组:“卧病经旬怅索居,忽来一纸故人书。”

译文:“卧病经旬怅索居,忽来一纸故人书。”

注释:“索居”指孤独居住或独居生活。“故人书”指老朋友送来的书函或信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卧病之后突然收到老朋友来信的喜悦之情。他躺在床上度过了漫长的日子,心中充满了孤独和寂寞之情。然而,当他收到老朋友的信函时,所有的不适和疲惫都烟消云散了。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第十一组:“论交笔墨情犹厚,寿世文章岂虚语。”

译文:“论交笔墨情犹厚,寿世文章岂虚语。”

注释:“论交”指结交朋友或建立友谊。“笔墨”指文人手中的笔和墨纸。“寿世”指给世间带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