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涛激石响,流水无尽时。
落日悬大树,往来照别离。
我车既已殆,我马亦已疲。
河梁不可见,伥伥将何之。
进退两艰难,踯躅水之湄。
行人招舟子,相望隔一涯。
南风打双桨,逆浪来迟迟。
过客争渡喧,或遗白接离。
临深凛庭训,舟船防崄巇。
任人更杂踏,独立终游移。
舟子向我道,履险常如夷。
几见恶风浪,祸及弄潮儿。
舟子致殷勤,步履相扶持。
摄衣与褰裳,水性素不知。
未除酸腐气,嘲笑又奚辞。
昔过乌溪桥,桥长命如丝。
今渡乌溪舟,舟小使人悲。
转瞬通隔岸,前村露酒旗。
回首望故乡,空歌长相思。

【注释】

渡乌溪:从乌溪桥渡河。乌溪桥:在今四川眉山市,是古代著名的渡口。

风涛激石响:风浪冲击岩石发出声响。

流水无尽时:河水流淌不停。

落日悬大树,往来照别离:夕阳映照着高高的大树,仿佛在为行人送行。

我车既已殆,我马亦已疲:我的车和马都已经很疲惫了,已经无法再前行。

河梁不可见,伥伥将何之:河上的桥梁看不到了,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好。

进退两艰难,踯躅水之湄:进退都非常困难,只能徘徊在河边。

行人招舟子,相望隔一涯:行人招呼船夫,彼此相隔着一段距离。

南风打双桨,逆浪来迟迟:南风吹动船桨,逆风行驶很慢。

过客争渡喧,或遗白接离:客人争着要过河,有的把衣服弄脏,有的不小心掉进水里。

临深凛庭训,舟船防崄巇:面对深水警惕着,舟船要防备危险。

任人更杂踏,独立终游移:任由其他人随意踩踏,独自站立犹豫不决。

舟子向我道,履险常如夷:船夫告诉我,在危难之中保持平静就像平时一样。

几见恶风浪,祸及弄潮儿:几次见到恶劣的天气和波浪,祸患都降临到喜欢冒险的人头上。

舟子致殷勤,步履相扶持:船夫非常热情地招待我,并且帮助我一起走。

摄衣与褰裳,水性素不知:穿上衣服和裙子,对于水性完全不熟悉。

未除酸腐气,嘲笑又奚辞:没有去除心中的酸腐之气,又有什么话可以抱怨呢?

昔过乌溪桥,桥长命如丝。今渡乌溪舟,舟小使人悲:曾经走过乌溪桥,桥很长好像一条丝线。现在渡过乌溪的小舟,虽然小但很令人悲伤。

转瞬通隔岸,前村露酒旗:转眼间就到了对岸,可以看到前面的村庄飘着酒旗。

回首望故乡,空歌长相思:回头看看故乡的景象,却只有空荡荡的歌唱着长久的思念。

【赏析】

《渡乌溪》是宋代诗人苏轼(苏东坡)的作品,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时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诗以“渡”字统摄全篇,写自己乘船渡过乌溪的情景。首句“风涛激石响”,写江面风大浪急,击打岩石的声音不断;次句“流水无尽时”,写江水源远流长,滚滚东流,无尽头地向前奔涌;第三句“落日悬大树”,描绘日落时分,余晖照耀在苍劲的大树上;第四句“往来照别离”,写江边的行人,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此四句为全诗定下基调——壮美。接着,作者又用“我车既已殆”“我马亦已疲”两句写自己的车和马都很疲乏,不能前进;又用“河梁不可见”一句,点明自己只能滞留在江边。最后两句“伥伥将何之”,写出作者的迷茫和彷徨。整首诗语言平实而感情真挚,描写细腻,富有诗意。此诗反映了他身处逆境中的感慨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