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暗千山,阴云催日暮。
哀此仆夫痡,踟蹰宿中路。
土室倚颓垣,荒村存老妪。
敕吏慎勿扰,刍粟可自具。
吏言爨无薪,乞籴亦无处。
时危供亿艰,含凄未忍怒。
盗贼兼虎狼,空山怀百虑。
从骑夜击柝,宵分屡惊寤。
明旦风雨中,鸡鸣驱马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思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释,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注意不要遗漏。本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答案】
(1)“积雨”二句:指阴云密布,天色黯淡。暗:昏暗。暗千山:形容阴云布满整个天空。
(2)“哀此仆夫”二句:感叹长途跋涉,劳累不堪。痡(pí):疲病,困苦。
(3)“土室”二句:写旅途艰辛,生活贫困。倚:靠在。颓垣:倒塌的墙壁。荒村:荒凉的村庄。
(4)“敕吏”二句:说明官府应该安抚百姓,不应当骚扰百姓。勿扰:不骚扰。
(5)“时危”二句:指出形势危急,生活艰难,心情忧郁,愤怒难忍。含凄:内心悲痛。
(6)“盗贼”二句:写出了当时社会上的黑暗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虎狼:喻指强盗和恶人。
(7)“从骑”二句:写夜间听到柝声,惊醒后继续赶路的情景。击柝:敲梆子报更;夜分:半夜。
(8)“明旦”二句:写清晨在风雨之中赶路,鸡鸣才出发的情景。
译文:
连绵的大雨笼罩着千山万岭,阴云压得低垂,太阳也快要落山了。
可怜那些辛苦服役、饱受劳苦的役卒们!他们只能踟蹰不前地在路途上过夜。
简陋的茅屋倚靠着破旧的墙垣,荒凉的村庄中只有年迈的老妪独自存留。
官府应安抚民众,不应当骚扰百姓。百姓自己可以自备干粮和柴草。
然而官府却声称没有干柴,只好到别处去借。
当政者面临国家危难之际,供应军需物资非常困难。我内心充满悲伤,难以忍受。
那时社会动荡不安,强盗与野兽横行肆虐,我内心忧虑重重。
夜晚听到了柝声,惊醒后又重新上路。天亮时,风雨又起,鸡叫之后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