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蜀中地,形胜钓鱼山。
雄师临十万,一夫足当关。
卓哉余宣抚,守土当时艰。
招贤用奇策,筑垒诸砦间。
自昔燕云失,汴梁困力孱。
五国城边路,辛苦寄金环。
韩岳劳战伐,不奉二圣还。
暂驻西湖跸,半壁送潺湲。
矧兹东南首,中兴期朝班。
毳帐归沙漠,铁马却完颜。
水绝赪尾在,袅袅竹竿闲。
鹢舟瞿塘上,鸟道剑阁攀。
南诏剑花拂,西征弓月弯。
据险依古法,用智犹转圜。
琎璞本高隐,画堙犹斓斑。
士为知己用,胡乃终群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钓鱼城》。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宋蜀中地,形胜钓鱼山。
    宋代的四川,地形优势突出,钓鱼山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的”形胜”指的是地势、地理条件等有利于作战的优势。

  2. 雄师临十万,一夫足当关。
    这里描绘的是宋朝军队的强大,即使是一支小小的队伍也能抵挡敌军的十万大军。强调了军队的力量和士气。

  3. 卓哉余宣抚,守土当时艰。
    赞扬了当时的宣抚使(相当于现在的省级领导)在守土抗敌时的英勇和艰难。

  4. 招贤用奇策,筑垒诸砦间。
    宋朝在面对困境时,积极寻求贤才,并采用各种奇策来巩固防线,修建了许多堡垒和寨子。

  5. 自昔燕云失,汴梁困力孱。
    提到历史上的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以及北宋时期的汴梁(今开封)因为军事力量薄弱而受到围困。

  6. 五国城边路,辛苦寄金环。
    描述了在五国城(今山西大同附近)一带,百姓们辛苦地运送金银财物以供军需。

  7. 韩岳劳战伐,不奉二圣还。
    提到了韩岳(韩世忠),他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没有能够将敌人赶回去。

  8. 暂驻西湖跸,半壁送潺湲。
    描述了皇帝在杭州西湖边上停留的情景,西湖的水波荡漾,仿佛在为士兵们送行。

  9. 矧兹东南首,中兴期朝班。
    既然宋朝处于东南地区,那么复兴大业也期待着朝廷的官员们能够回到朝廷任职。

  10. 毳帐归沙漠,铁马却完颜。
    描述的是宋朝军队战胜了侵略者,将他们的帐篷归还给了沙漠中的部落,同时击退了完颜部的入侵。

  11. 水绝赪尾在,袅袅竹竿闲。
    形容河流的水位降低,露出了河床,而那些悠闲地摇晃的竹竿则成为了河畔的风景。

  12. 鹢舟瞿塘上,鸟道剑阁攀。
    描述了船只在瞿塘峡上航行,以及沿着剑阁的险峻小路攀登的情景。

  13. 南诏剑花拂,西征弓月弯。
    提到了南诏(今云南一带)的剑花飘扬,以及向西征讨时使用的弯弓。

  14. 据险依古法,用智犹转圜。
    强调依靠地势和古法来防守,即使使用智慧策略也能扭转局面。

  15. 琎璞本高隐,画堙犹斓斑。
    形容宝石原是高远隐晦的,而画作却有斑斓的痕迹。比喻真正的人才往往被埋没。

  16. 士为知己用,胡乃终群蛮。
    指出只有了解和重用人才,才能真正击败敌人,实现国家的复兴。

赏析: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造的作品,描绘了南宋时期钓鱼城的历史背景和军事防御情况。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战争场景的描述,展现了宋朝军民在抵抗外敌入侵时的决心和勇气。诗中既有对英雄人物的赞颂,也有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