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愿乘风出请缨,江山何处卓龙旌。
晾鹰辽塞云无色,饮马长城水有声。
安得楼兰惊介子,可怜海岛遁逢萌。
霜天灯下萧条坐,万卷当前气不平。
西风簌簌奈吾何,阅尽惊波又逝波。
鲲背千年沉黑海,马头万里望黄河。
子通磨盾心原壮,张翰持杯鬓已皤。
匿迹穷荒无处所,有时山鬼一牵萝。
大荒海外更东荒,风急天高碧浪长。
日日编愁遵枉渚,年年晞发近扶桑。
有怀掷帛游关内,无路乘槎过日旁。
最是不堪登望处,神州时欲起红羊。
庾信生涯仅小园,荆榛何处认周原。
桑田沧海红尘路,燹火人烟黄叶村。
世难王樵居茧室,身闲宗测画苏门。
江山一片斜阳里,照见疮痍血泪痕。
【注释】
1、夙愿:长久以来的愿望。
2、请缨:古代指公卿大臣请求朝廷任用自己,这里比喻报效朝廷。
3、江山、卓:均为动词,分别表示“在”和“立”。
4、晾鹰:古代一种训练鸟猎的技艺。
5、楼兰:古国名,西汉时被匈奴攻陷,汉武帝派卫青等大举反击,楼兰投降,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西域地区。
6、介子:即张骞,西汉时期出使西域的外交家。
7、逢萌:东汉初年著名的隐士,曾拒绝汉武帝征召,隐居山中。
8、霜天灯下:点明时间是在寒冷的秋天。
9、鲲:传说的大鱼,这里代指诗人。
10、马头:这里以马喻人,暗指自己的抱负。
11、子通:指张华,晋朝文学家,曾任尚书令。
12、磨盾:磨盾成针,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为人知。
13、张翰:三国时吴人,曾为洛阳令,后辞官归乡,作《思吴宫赋》。
14、藏迹:隐居避世。
15、东荒、西荒:泛指边疆或偏远地方。
16、风急天高碧浪长:出自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形容景色壮阔。
17、红羊:传说中的一种怪兽,这里代指乱世。
18、日日编愁遵枉渚:每天忧愁不断,沿着弯弯曲曲的河流。
19、晞发:指晒头发,这里指头发因长期忧虑而变得稀疏。
20、掷帛:抛洒钱物,表示施舍或捐赠。
21、关内:函谷关内,指长安。
22、槎:木筏子,用来横渡天河的一种工具。
23、王樵:晋朝人,隐居不仕,常居洞穴,自称为王樵。
24、桑田沧海:比喻世事多变。
25、黄叶村:指荒凉破败的村庄。
26、世难王樵居茧室:世间艰难,王樵隐居在简陋的洞穴中。
27、宗测:南朝宋诗人宗炳,隐居山林。
28、苏门:指东晋画家顾恺之,曾在庐山开画馆,招集文人墨客,与谢安等人交往甚密。
29、神州:指中原地区,这里指国家。
30、日欲起红羊:《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大帝时,神雀衔五利珠降于上林苑,群臣皆拜谒焉。武帝以为瑞应,遂封禅泰山,祠祀天地。”后来人们常用“日月重光,天下太平”来祝愿国家昌盛。此处“日欲起红羊”即祝愿国家昌盛。
31、庾信生涯:指晋代文学家庾信,一生漂泊流离。
32、荆榛:指荒芜的草木丛生之地。
33、桑田:指沧海变为桑田。
34、红尘:尘土,指人间繁华。
35、燹火:焚烧,这里指战乱。
36、黄叶村:指荒凉破败的村庄。
37、宗测:南朝宋诗人宗炳,隐居山林。
38、苏门:指东晋画家顾恺之,曾在庐山开画馆,招集文人墨客,与谢安等人交往甚密。
39、日欲起红羊:祝愿国家昌盛。
40、神州:指中原地区,这里指国家。
【赏析】
此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公元766年(唐代宗永泰元年)秋日。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唐王朝已由全盛转为衰落。诗篇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首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颔联写诗人希望驰骋疆场,一展雄才。颈联则抒发了诗人想借张骞的事迹以表达报国愿望的心情。尾联则是诗人对自己前途渺茫的无奈叹息。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境苍凉悲壮,充分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代文豪的忧国忧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