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命贵不贱,持躬贵能约。
一侈百病生,江河为枯涸。
所以致远人,明志于淡泊。
穷苦亦可安,何事不可作!
措大寒书生,一身系民瘼。
读史怀名贤,高风在藜藿。
自命高贵不贱,持身贵在能节制。
一奢百弊随之生,江河因此干涸竭。
所以追求远大理想,志向要淡泊宁静。
穷苦也足以安身立命,何事不能成为?
寒门书生学不成名,一生系着百姓疾苦。
读史怀想古代贤人,高风亮节在田间劳作。
自命贵不贱,持躬贵能约。
一侈百病生,江河为枯涸。
所以致远人,明志于淡泊。
穷苦亦可安,何事不可作!
措大寒书生,一身系民瘼。
读史怀名贤,高风在藜藿。
自命高贵不贱,持身贵在能节制。
一奢百弊随之生,江河因此干涸竭。
所以追求远大理想,志向要淡泊宁静。
穷苦也足以安身立命,何事不能成为?
寒门书生学不成名,一生系着百姓疾苦。
读史怀想古代贤人,高风亮节在田间劳作。
诗句输出:仰首天边暮色低,征途欲尽万峰齐。 译文:仰望天际,黄昏的余晖渐渐褪去,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宁静和等待之中,似乎所有的山峰都在等待着日落的那一刻。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日落时分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征途欲尽万峰齐”也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结束的期待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句输出:云从南出风从北,山自东来海自西。 译文:云彩从南方升起,风吹向北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第一联“商鞅死后无罪魁,今见东邦炀死灰”,意思是商鞅死后没有罪过的人成了头目,现在看到东方的隋朝灭亡就像烧掉的死灰。这里用商鞅变法比喻隋朝的暴政,把隋炀帝比作商鞅;“商鞅死后”暗指隋文帝杨坚,“无罪魁”暗指他废除了商鞅的法家思想,实行仁政;“炀死灰”指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隋炀帝的批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感事和韵》,全诗如下: 不见苌弘碧血腥,江山离乱杜陵经。 相逢白发黄倪辈,尽是饥鸠老鹄形。 海沸三年珠屿黑,天烘一角火峰青。 涛声远远蛟龙啸,日夕楼头当哭听。 注释: 1. 不见苌弘碧血腥:苌弘,春秋时人,传说中曾以血染丝带献给周幽王。碧血,指苌弘被杀后,其血染红丝带。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以及对英雄壮举的缅怀。 2. 江山离乱杜陵经:杜陵,古地名
北固山登望 江天楼阁渺茫间,天堑江城两面环。 寺内近寻梁武迹,云还远见晋王山。 象焦锁钥金陵道,京岘凭依铁瓮关。 六代犹馀驰马路,如虹石径枕波湾。 注释: 1. 诗一开头写景,描绘了北固山高耸云端的景象,以及江水环绕的壮丽景色。 2. 接下来写到在寺庙里寻找梁武帝的遗迹,又远望着晋王山,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3. 诗中还提到了“象焦”和“京岘”两座重要的地标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战争后的荒凉景象,通过描绘战争对城市的影响,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向往。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1句:惊天蓦地起兵戎,闾左繁华瞬息空。 - 注释:"惊天蓦地"形容突然,"兵戎"指战争,"闾左"指城市的东面,"繁华"指繁荣的景象。 -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战争来得突然,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第2句:喧路鹳鹅同上蔡,失家鸡犬异新丰。 - 注释:"鹳鹅"指鹳和鹅
【注释】 七言今体:七言绝句。 台湾哀词四首:台湾有“哀词”之俗,即在祭祀时唱的挽歌。此诗为其中之一。 今体:指近体的七律、七绝等。 鲁仲: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 千金:比喻价值极高。 秦:秦朝。 竟看:竟然。 时事:世事。 埃尘:尘埃。 鳌梁:大龟,古人以为能负重致远。 蜃气:海市蜃楼,海上出现的幻景。 粪壤:污秽之地。 红羊劫:佛教语,谓劫数已满,世界将毁灭。 昆冈火:指大火。 【赏析】
遇李石鹤孝廉 赋赠二首 其二 注释: 天涯不用共温存,此去文星照帝阍。 别我看花春逗路,送君渡海雪浮尊。 华亭听鹤江南地,燕市驱车蓟北门。 得意未应高步上,愿留龙尾待追攀。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句解析: 1. 天涯不用共温存,此去文星照帝阍。 - “天涯”指远方,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遥远和不易。 - “文星”比喻文人
《新秋即事》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1. 西风瑟瑟暮云飞,远望关山路未违。 - 西风瑟瑟:形容秋风的声音,瑟瑟是指风吹树叶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秋风的凄凉。 - 暮云飞:形容傍晚的云彩在天空中飘动。 - 远望关山:眺望远方的山峰和山脉。 - 路未违:没有迷路。 - 注释: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望着远方连绵不断的山脉
【注释】 感事,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杨广文鸿图翁:杨广文,即杨洪,字鸿图,是唐代宗室;翁:这里指代诗人自己。“三首”:此为第二首诗。河山:指唐王朝的江山。举目:放眼。日酸辛:眼酸心悲。沧海:指大海。漫然:漫不经心。理钓缗(mín):钓鱼,引申为治理国事。杜甫:指杜甫《哀江头》中的“三吏三别”。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恨:遗憾。陶潜:东晋诗人陶渊明,曾隐居田园
注释: 七言今体台湾哀词四首 其一 风雨吹颓镇海台,江南又阅庾生哀! 乾坤欲老沈王气,山水无灵失霸才。 旸谷煽炎焚若木,尾闾沦没长蒿莱。 东望何处堪回首,万里浮云扫不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庾信的七言诗。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才华横溢,被誉为“文宗”。然而,他的命运却非常悲惨,一生坎坷,晚年被迁往北方,生活十分艰难。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我们来看第一句
杂怀诗三十首 生落古人后,忽作古人想。 古人在当时,谁知生景仰! 同居天地中,成材在所养。 宁为拙而直,勿为巧而枉! 常存不朽心,骨干自英爽。 春秋相循环,荣枯互来往。 自立坚不移,阴阳任消长。 注释:我出生的晚于古代的贤人,忽然产生了对古人的向往之情。古人生活在当时的社会,谁知道我是对他们景仰的。我们同处天地之间,但成为人才还是要看个人的培养。宁愿做笨拙但正直的人,也不愿做巧妙而邪恶的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妾心匪云石,妾肠匪云铁 - “妾心”指的是妻子的心,“匪云石”表示其坚硬如石; - “妾肠”指妻子的肠子,“匪云铁”表示其坚硬如铁。 2. 有如捣芝兰,成膏香不灭 - 比喻妻子的心地纯洁无暇,如同捣碎灵芝与兰花,香气不会消散。 3. 有如断莲花,成寸丝不折 - 用断掉的莲花作比,比喻妻子的心志坚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新婚别》。 翻译: 明月在天中,能圆亦能缺。清光不可磨,千古常皎洁。 烈妇在人间,慷慨立奇节。青如涧中松,白如山中雪。 哀如夜乌啼,泣如杜鹃血。夫婿方荡游,灯前苦陈说。 上堂拜舅姑,喜妇明且哲。出门汲瓮提,入门芣苜襭。 劝郎攻史书,勿为纷华悦!郎出朝看花,郎归夜踏月。 倚门待郎来,低声拓门闑。问郎何所往?春风易消歇。 问郎何所思?铜镜易华发。郎意云如何,得毋妾言聒。
【诗句释义】 我有成连的琴,泠然弹出古音。 天空之风吹动海浪,云外水色深沉沉重。 一弹再叹令人感慨,深深触动人的情感。 既有千古流传的曲调,难道没有万里之外的深情? 寻求形象与音乐之间的联系,渺茫不可追寻。 谁为我相和答,沧海老龙在吟唱。 【译文】 我有成连的琴,泠然弹出古音。 天风吹动海浪,云外水色深沉沉重。 一弹再叹令人感慨,深深触动人的情感。 既有千古流传的曲调,难道没有万里之外的深情?
到北投寄兄 健足佩书囊,奚童负行李。攀跻数仞峰,褰涉半溪水。 随云入远村,望树问墟市。回首辨家乡,不见鹿溪涘。 虽隔一重山,已过五十里。息驾竹林中,迎接主人喜。 遥拜先生尘,来脱先生履。款客山人风,肴佳酒亦旨。 深树开讲堂,明窗列净几。此间虽云乐,门闾老母倚。 已著孟郊衣,空致仲由米。重累我仲兄,盘匜一身理。 忆昨欲别时,兄怀有忧只。「去岁痛昊天,「蓼莪」哀未已。 今当季子行,家庭人有几」
第一首: 我有一卷文,奇气吐氛氲。 清涌沧江水,高凌华顶云。 注释:我手头有一卷文章,它散发出奇异的文气。它如清泉涌流,又似沧江之水,源源不断;它的气势高扬,直冲云霄。 赏析:此诗描绘了作者手中的一卷奇文,如同沧江之水,源远流长,气势磅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奇异文气的赞赏之情。 第二首: 追古或不及,矫时已不群。 谈笑无千载,詑叱无三军。 注释:追溯古代也许比不上别人,但矫情于时却并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