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冻满孤山,昨夜竹桥折。流水疏篱间,佳人自幽绝。
青青林际松,娟娟岭半月。横斜出数枝,微芳不能歇。
我为看花来,寒兴对之发。感此尘埃中,何以得自拔!
台湾刀俎地,杀气填林樾。百卉不能妍,生意皆夭阏。
有时闻煮鹤,桃花流猩血。于今八、九年,始见一株雪。
爱之三摩挲,嫣然劫灰脱。风韵固温存,心肠自石铁。
宇宙回阳春,不向此中泄。花开寂不喧,令予不忍别!

【注释】

赋梅:咏梅诗。

积冻:积雪。孤山:即孤山,在杭州城西灵隐寺前。竹桥:指断桥。折:坍塌。流水疏篱间:流水声和稀疏的篱笆之间。佳人:美女。幽绝:幽静、僻远。青青:青翠。林际:树梢之间。娟娟:皎洁貌,形容月光。岭月:指月亮。横斜:倾斜的样子。出数枝:露出几朵花。微芳:淡淡的香气。自寒兴:因寒冷而兴起。感此:感慨于此。尘埃中:比喻尘世。自拔:摆脱困境。

台湾:指台湾海峡。刀俎:古代宰割动物用的刀和夹肉的木案,泛指刑杀之地。地:指陆地。杀气:杀伐之气。填:充满、充塞之意。林樾:树林之间的空隙。百卉不能妍:百花都不能艳丽。妍,美丽。夭阏:夭折。

煮鹤:传说晋代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二道士煮白鹤,回家后已变老。桃花流猩血:传说汉武帝时,有人献桃种,帝种之,不生;以血洒地,则长出红桃,其色如丹,故名“丹李”。于今八、九年,始见一株雪:至今第八个年头,才看到一株梅花。爱之三摩挲:三次抚摸欣赏它。嫣然:笑得美好。劫灰脱:从被毁的废墟上重建。风韵固温存:风度依然优雅。心肠自石铁:内心依然坚毅如铁。

宇宙回阳春:天地间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不向此中泄:不愿意让这种生机泄漏到这个世界。寂:寂静、沉寂。不喧:不嘈杂。令予不忍别:我不忍心告别梅花。

【赏析】

此诗写梅,是咏梅诗中较有特色的一篇。作者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品格,抒发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世俗的憎恶之心。

起笔写昨夜断桥的崩塌,以及流水疏篱间隐约透出的梅花的倩影,表现梅花生长的艰难环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写梅花在寂寞中独自开放,清香袭人,然而这美好的形象却被世俗的尘雾所笼罩,使梅花的美丽不能显现出来,从而表现出诗人对梅花遭遇的同情和怜惜的心情。

下面两句进一步描绘梅花的形态与气质。“青青”两字写出了梅花苍劲挺拔的姿态,“娟娟”二字又写出了梅花清雅柔美的神采。“岭月”、“松”,既突出了地点,又烘托出梅花所处的环境,也暗示了梅花的孤高。最后两句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梅花不畏严寒、不惧生死的特点,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梅花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五、六两句承上文而来,进一步抒写自己的感情。“有时闻煮鹤”,暗用陆凯赠范晔的典故,以鹤喻梅花,表达了自己珍视梅花胜过珍视生命的情怀。“桃花流猩血”,以“桃花”象征美丽的女性;以“猩血”比喻鲜艳的色彩,以“流”字暗示了桃花的美丽是短暂的,从而暗喻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眷恋,同时更增添了诗句的表现力。

七、八句写诗人对梅花的钟爱之情。“爱之三摩挲”,写出了诗人对梅花的痴迷程度,“嫣然劫灰脱”则写出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春风”二字则表明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不仅仅限于春天,而是一年四季都喜爱它。“风韵固温存,心肠自石铁”,既是对梅花性格的概括,也是对诗人自身的写照。

诗人将笔触转向了外部世界。“宇宙回阳春”,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表明他渴望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不向此中泄”,则是对梅花坚韧精神的赞颂,也是对自己身处污浊社会却能保持高洁品格的期许。“花开寂不喧”,既写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恶;“令予不忍别”,则是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的自然流露。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