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荒净土与仙津,阨窄五洲兼四海。秦人今更去遥遥,惆怅渔郎不相待!
桃源问津:传说渔人常在桃花源口问渡人何处是桃源,渡人答曰“此地以前为古桃源,今已荒芜,仙源已与世俗隔绝。
忽荒净土:忽然荒芜了一片净土。
五洲:指天下各国、各地。
四海:指天下四海。
秦人:指秦始皇。
更:改变。
遥遥:远的样子。
惆怅:伤感。
渔郎:即渔父。
相待:相互等待。
忽荒净土与仙津,阨窄五洲兼四海。秦人今更去遥遥,惆怅渔郎不相待!
桃源问津:传说渔人常在桃花源口问渡人何处是桃源,渡人答曰“此地以前为古桃源,今已荒芜,仙源已与世俗隔绝。
忽荒净土:忽然荒芜了一片净土。
五洲:指天下各国、各地。
四海:指天下四海。
秦人:指秦始皇。
更:改变。
遥遥:远的样子。
惆怅:伤感。
渔郎:即渔父。
相待:相互等待。
诗句输出:仰首天边暮色低,征途欲尽万峰齐。 译文:仰望天际,黄昏的余晖渐渐褪去,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宁静和等待之中,似乎所有的山峰都在等待着日落的那一刻。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日落时分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征途欲尽万峰齐”也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结束的期待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句输出:云从南出风从北,山自东来海自西。 译文:云彩从南方升起,风吹向北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第一联“商鞅死后无罪魁,今见东邦炀死灰”,意思是商鞅死后没有罪过的人成了头目,现在看到东方的隋朝灭亡就像烧掉的死灰。这里用商鞅变法比喻隋朝的暴政,把隋炀帝比作商鞅;“商鞅死后”暗指隋文帝杨坚,“无罪魁”暗指他废除了商鞅的法家思想,实行仁政;“炀死灰”指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隋炀帝的批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感事和韵》,全诗如下: 不见苌弘碧血腥,江山离乱杜陵经。 相逢白发黄倪辈,尽是饥鸠老鹄形。 海沸三年珠屿黑,天烘一角火峰青。 涛声远远蛟龙啸,日夕楼头当哭听。 注释: 1. 不见苌弘碧血腥:苌弘,春秋时人,传说中曾以血染丝带献给周幽王。碧血,指苌弘被杀后,其血染红丝带。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以及对英雄壮举的缅怀。 2. 江山离乱杜陵经:杜陵,古地名
北固山登望 江天楼阁渺茫间,天堑江城两面环。 寺内近寻梁武迹,云还远见晋王山。 象焦锁钥金陵道,京岘凭依铁瓮关。 六代犹馀驰马路,如虹石径枕波湾。 注释: 1. 诗一开头写景,描绘了北固山高耸云端的景象,以及江水环绕的壮丽景色。 2. 接下来写到在寺庙里寻找梁武帝的遗迹,又远望着晋王山,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3. 诗中还提到了“象焦”和“京岘”两座重要的地标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战争后的荒凉景象,通过描绘战争对城市的影响,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向往。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1句:惊天蓦地起兵戎,闾左繁华瞬息空。 - 注释:"惊天蓦地"形容突然,"兵戎"指战争,"闾左"指城市的东面,"繁华"指繁荣的景象。 -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战争来得突然,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第2句:喧路鹳鹅同上蔡,失家鸡犬异新丰。 - 注释:"鹳鹅"指鹳和鹅
【注释】 七言今体:七言绝句。 台湾哀词四首:台湾有“哀词”之俗,即在祭祀时唱的挽歌。此诗为其中之一。 今体:指近体的七律、七绝等。 鲁仲: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 千金:比喻价值极高。 秦:秦朝。 竟看:竟然。 时事:世事。 埃尘:尘埃。 鳌梁:大龟,古人以为能负重致远。 蜃气:海市蜃楼,海上出现的幻景。 粪壤:污秽之地。 红羊劫:佛教语,谓劫数已满,世界将毁灭。 昆冈火:指大火。 【赏析】
遇李石鹤孝廉 赋赠二首 其二 注释: 天涯不用共温存,此去文星照帝阍。 别我看花春逗路,送君渡海雪浮尊。 华亭听鹤江南地,燕市驱车蓟北门。 得意未应高步上,愿留龙尾待追攀。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句解析: 1. 天涯不用共温存,此去文星照帝阍。 - “天涯”指远方,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遥远和不易。 - “文星”比喻文人
《新秋即事》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1. 西风瑟瑟暮云飞,远望关山路未违。 - 西风瑟瑟:形容秋风的声音,瑟瑟是指风吹树叶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秋风的凄凉。 - 暮云飞:形容傍晚的云彩在天空中飘动。 - 远望关山:眺望远方的山峰和山脉。 - 路未违:没有迷路。 - 注释: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望着远方连绵不断的山脉
【注释】 感事,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杨广文鸿图翁:杨广文,即杨洪,字鸿图,是唐代宗室;翁:这里指代诗人自己。“三首”:此为第二首诗。河山:指唐王朝的江山。举目:放眼。日酸辛:眼酸心悲。沧海:指大海。漫然:漫不经心。理钓缗(mín):钓鱼,引申为治理国事。杜甫:指杜甫《哀江头》中的“三吏三别”。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恨:遗憾。陶潜:东晋诗人陶渊明,曾隐居田园
注释: 七言今体台湾哀词四首 其一 风雨吹颓镇海台,江南又阅庾生哀! 乾坤欲老沈王气,山水无灵失霸才。 旸谷煽炎焚若木,尾闾沦没长蒿莱。 东望何处堪回首,万里浮云扫不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庾信的七言诗。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才华横溢,被誉为“文宗”。然而,他的命运却非常悲惨,一生坎坷,晚年被迁往北方,生活十分艰难。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我们来看第一句
这首诗是唐代李华的《桃源记》中的后序,描述了桃源的传说和历史的变迁。下面我将逐句翻译这首诗: 诗句: - 传说桃源时避秦,千年一到武陵人。鸡犬鲜逢山外物,桑麻未识世间春。 - 兵燹徵徭是何事,问津逝者葛天民。源里遗民纷纷说,秦时苛政如火热。 - 六国子孙多系累,天下儒生半坑杀。男儿负剑到长城,妇女纫针入南越。 - 我闻斯语犹未终,秦民怒发冲冠中。秦时纲纪虽近暴,惨惨犹存华夏风。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送客归浙》。下面将逐句翻译这首诗: 译文: 送你去浙东,那里离这里有三千里之遥;海上蓬莱隔着弱水。你正好在这个时候回到家乡,轮船一日秋风起。 钱塘八月潮头高,你回来正好赶上曲江的涛声。旧时范蠡乘船的地方,没有你那样跨过大海浪。 与你的相逢在顷刻之间,而与你别离却是漫长的岁月。寄语中原乐土的人们,不要像我们一样成为海岛的居夷客! 你居住在武林山水之乡
注释: 1. 不知:无法得知。2. 堪:能够。3. 骈枝:同枝,并列的树枝。4. 大块:大地。5. 殇:夭折。6. 胚胎:婴儿。7. 天帙:天空之网。8. 缠:缠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感悟的诗作。从字面上理解,诗人在感叹生命的短暂以及人生的无常。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思考,引人深思。 第一句“不知何时堪解脱”,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这首诗的作者为明代诗人徐渭,他的作品常常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山水之景,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不满。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看山写怀 我居住在喧闹的城市中,但遗憾没有青山绿水环绕周围。 山人在山里,日夕峰峦烟雾起。 山人对着山不理解吟诗,辜负了山水有清音的美景。 我生能诗乏山住,失却画本无佳句。 我虽然会写诗,但没有像山一样居住过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翻译: 1. 近年薄置田亩,拟待拙著集成,变鬻以供剞劂。 - 近年:近年来。 - 薄置:少量地购置。 - 田亩:田地,土地。 - 拟待拙著集成:打算等待自己作品集的完成。 - 变鬻:变卖、卖掉。 - 以供剞劂:用来作为编辑或印刷的工具。 2. 特恐所作不值一文,不免詅痴符之诮也。 - 特恐:特别担心。 - 所作:自己的作品。 - 不值一文:不值一文钱,不值得一提。
【注释】 吾书不胫走天壤:我的文章没有脚,却能走遍天下。胫(jìn):小腿。 室中遑恤灶无烟:家里连灶火都顾不上烧。遑(huáng)忧:顾念。 惟愁:只怕。 白傅:即白居易。将笑人:将要被人嘲笑。 鸡林:指阿拉伯商人聚居的波斯湾口地区,这里指印度。 【译文】 近年我置办了田地,打算待拙著集成,变卖以供剞劂之费。特恐所作作品不被赏识,不免招致詅痴符之诮也。诗以志之。 吾书不胫走天壤,室中遑恤灶无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