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寥落杂枯树,喷地一泉自东注。泉间茅舍覆僵石,水外疏杨当狭路。
野鸟时时啼向人,园林无主飞灰尘。到处病藜成瘦腊,入围荒草溷残茵。
游人来往悲丘壑,梧桐脱皮筠脱箨。两部曾无给廪蛙,一庭岂有乘轩鹤!
年来我过东郭门,郭外人家半空村。郭内人家半旷原,破碎门墙鸟雀喧。
其他凋零不可道,其故瑰怪良可言!自从事事效欧、美,街衢方罫划井里。
游吉毁家为当途,晏婴徙宅因近市。即看此地辟游场,小害亦同花石纲。
一草一木尽民力,有台有观皆民房。谬云此事同民乐,一夫为乐万夫哭。
黔首家家戴覆盆,金钱日日填卢谷。有人蒙羞像范铜,民膏民血涂身红。
此间差喜无此像,可怜尚带东洋风!就中园景方增筑,已无佳处豁心目。
况当官署纷奕棋,不免童山随翻覆。如今山水已邱墟,纤风缺月亦无馀。
【注释】
彰化废公园: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一片被废弃的公园。
寥落:空旷的样子。
喷地:泉水从地面上涌出。
茅舍:用树枝和茅草搭成的简陋房屋。
僵石:指苔藓覆盖的石头。
疏杨:稀疏的杨柳树。当狭路:在狭窄的道路上行走。
病藜(lí):病弱的藜(一种野菜),这里指藜蒿。瘦腊:指藜蒿干而瘦。
残茵:指被风吹散的草席。
丘壑:山和水。比喻山水风光。
梧桐脱皮:指树木因季节更替、生长过程中自然脱落的叶子和皮。筠脱箨(tuò tuò):指竹子因生长过程中自然脱落的竹皮。
给廪(lǐn)蛙:指吃谷物的青蛙。给廪,即吃谷仓里的粮食。
乘轩鹤:形容生活悠闲、安逸。轩,古代有窗户的车子。鹤,一种鸟类,常用来形容人的生活状态。
郭外人家:指城外的家庭。郭外,指城墙外。
郭内人家:指城内的家庭。郭内,指城内。
其故:原因。瑰怪:指奇异、奇特。良言:很有道理的话。
欧、美:指欧洲和美国。街衢方罫划井里:街上的电线杆纵横交错,井里的水位不断上升。
游吉:指唐代开元年间的宰相宇文融,曾任剑南道采访使,后为相州长史。他以“摧山竭泽”的方式征收赋税,导致民不聊生。
晏婴徙宅:指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晏婴搬家的事情。晏婴因避祸而搬到了城里居住。
花石纲:宋代官府征调运输军用物资的船只。花石,指运载的花木和石头。纲,指船队。
一草一木:指所有的植物和小动物。尽民力:指全部依靠民众的力量。
一夫为乐万夫哭:指一个人的快乐让成千上万的人痛苦。
黔首:对平民百姓的称呼。戴覆盆:指戴着黑色的帽子。覆盆,即黑帽。
金钱日日填卢谷:指每天的金钱都填满了卢谷。卢谷,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范铜:范铸金属器物时,用模子压制成型的过程。比喻蒙羞或遭受屈辱。
东洋风:指日本的文化影响。
园景方增筑:园林景色正在被重新修建。已无佳处豁心目:已经没有了让人心旷神怡的好地方。
官署纷奕棋:指官府衙门之间相互竞争,争斗不已。童山随翻覆:指山丘像儿童玩耍一样不断变换位置。
如今山水已邱墟:现在已经变成了荒芜的土地。纤风缺月亦无馀:微风和缺月也没有留下痕迹。
【赏析】
此诗作于清代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春,诗人在泉州游览彰化废公园时所作。诗中通过对彰化废公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不满。同时,诗人也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
首联“古榕寥落杂枯树,喷地一泉自东注”,描绘了彰化废公园中古榕树孤零地矗立着,周围的枯树上挂着的露珠滴落在地面上,形成了一道清澈的小溪,小溪从地面涌出流向东方。这一景象既展现了彰化废公园的荒凉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民生凋敝的感慨。
颔联“泉间茅舍覆僵石,水外疏杨当狭路”,进一步描绘了彰化废公园内的景致。泉边的茅舍上覆盖着枯死的石头,水外的稀疏杨柳在狭窄的道路上摇曳生姿。这一景象既体现了彰化废公园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艰难险恶。
颈联“野鸟时时啼向人,园林无主飞灰尘”,则通过野鸟的鸣叫和园林中的尘土飞扬,表达了诗人对民生凋敝的无奈和对社会腐败的愤慨。
尾联“到处病藜成瘦腊,入围荒草溷残茵”,则通过描述到处都是疾病缠身的藜蒿和荒芜的草地,以及混杂在草丛中的破布残席,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民生凋敝的深切感受。
此诗通过对彰化废公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民生凋敝的同情以及对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不满。同时,诗人也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