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度云车疾,当时驿路寒。
荒江迓高躅,大海障狂澜。
哲匠品严峻,经师气郁蟠。
光和惊骨立,岁月百年宽。
【注释】陈石遗先生:即陈三立,字伯严,湖南长沙人。曾官湖北布政司使、湖南按察使,有《散原精舍诗集》。申谢四首:诗的序言说,这是诗人对陈三立赠送的诗的答谢。前度云车疾,当时驿路寒:指前次去京城(北京)时,乘着云车,经过寒冷的驿路。云车,指古代帝王乘坐的车子;驿站,是古代传递军情和民间书信的地方。当时,指作者到京城应试的时候。驿路,指从京城通往各地的官道。
荒江: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迎,迎接。高躅:指名士。躅,足迹。大海:指大海。障狂澜:阻止狂涛巨浪。这里比喻阻挠或制止坏事的发生。狂澜,汹涌澎湃的大波。哲匠:高明的匠人。品严峻:品德严肃端正。经师:精通经典的人。气郁蟠:形容气质高尚、深沉。经师,指精通儒家经典的学者。光和:光大和谐,这里指光明正大地做人。骨立:指正直刚强的样子。惊,使……惊动。岁月百年宽:指时间漫长,人生短暂。岁月,年月,这里指人生。百年,一百年,这里指人的一生。
赏析:
全诗共五节。每节八句,每两句为一组,每组的第一句是第一句,第二句是第二句,第三句是第三句,第四句是第四句,第五句是第五句。每两联之间都用“前度”“当”隔开,中间用“时”、“后”隔开,上下联分别用“前度”、“当时”隔开。这种格式叫做律诗格律,也叫律诗体。这种律诗格式,便于排偶对仗,易于诵读。律诗的平仄声调,也有一定的规则。每一句的平仄声调,都要符合一定的规定,这在律诗中称为“粘对”。粘对就是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律诗的平仄声调,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平仄相间,如平平仄仄;另一类是平上去入,如仄仄平平。
这首诗是陈三立作答陈石遗赠诗时写的。前四句是对陈石遗赠诗的酬答。陈石遗赠诗的内容是:“古来文采自班扬,我辈文章愧孟郎。君今已向青云上,莫惜频传白雪章。”意思是:自古以来的文章都是班固、张衡那样的才子们所作,我们这些平庸之辈怎敢与他们相比呢?你既然已经飞上了青云,就请你频频地将你的诗文传播出去吧!
陈三立对陈石遗的赠诗十分感谢,所以写这首答谢诗。他首先指出陈石遗的才华很高,他的诗赋文辞都很精彩,并由此想到自己虽然也曾写过一些诗文(但写得很差),但是与陈石遗比起来就差得太远了。接着他以“前度云车疾,当时驿路寒”两句作为过渡,说明自己此次进京赶考的情景和心情。“前度云车疾”,“前度”,指上次;“云车”,指皇帝所乘的车;“疾”,快的意思。“当”,当值。“驿路寒”,指当时的路途很艰难。
“荒江迓高躅,大海障狂澜。”两句写自己的遭遇和心情。“荒江”,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迓”,迎接。“高躅”,指名士,高人。“大海障狂澜”,指阻止或阻挡住凶暴的狂澜,使狂澜平息下来;也指阻止或阻挡住坏人坏事的发生,使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收敛,不敢再做坏事。
“哲匠品严峻,经师气郁蟠”,两句进一步写自己的人品和修养。“哲匠”,指高明的匠人。“品严峻”,品德高尚而严肃端庄。“经师”,指精通经典的人。“气郁蟠”,指气质高雅而深沉。
“光和惊骨立,岁月百年宽”,两句进一步写自己的处境和态度。“光和”,指美好的事物使人感到光明正大。“惊”,使……惊动。这里指使……震动、震惊。“岁月百年宽”,意思是时间漫长,人生短暂,不必过于拘泥于名利地位,应该放宽心胸,豁达大度地面对人生。
陈三立的这首答谢诗写得很有气势,很有力量感。他用许多典故和典故中的词义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使诗句显得更加生动有力,形象鲜明。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把自己的生活遭遇同陈石遗的遭遇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自己与陈石遗的不同之处,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