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青磊砢,佳种出螺西。
斗酒倾三雅,官衙莫听鹂。
注释:青翠的果实晶莹剔透,美好的品种出自螺蛳山。用三斗美酒来倾泻,不要听到官衙里的歌声。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西螺柑的美丽和它独特的生长环境。诗人通过描绘西螺柑的生长环境和果实特点,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
离离青磊砢,佳种出螺西。
斗酒倾三雅,官衙莫听鹂。
注释:青翠的果实晶莹剔透,美好的品种出自螺蛳山。用三斗美酒来倾泻,不要听到官衙里的歌声。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西螺柑的美丽和它独特的生长环境。诗人通过描绘西螺柑的生长环境和果实特点,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诗句释义: - 道署前一日火起余率属徒步驰救传令本标兵弁舁署置水龙灌扑幸得大雨时行火焰浸熄 - “道署前一日火起”:指在道路署(官署)前面发生了火灾。 - “余率属徒步驰救”:我带领我的部下步行去救援。 - “传令本标兵弁舁署”:传达命令给本标的士兵和弁人,让他们搬运署内的东西。 -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台南盐政归台道督办而积弊甚深皆由委员少廉洁者殊可慨也” - 诗句:台南盐政归台道督办而积弊甚深皆由委员少廉洁者殊可慨也 - 译文:台南的盐政被归为台湾道的官员负责,但是问题非常严重,主要是因为委员中缺乏廉洁的人。这种现状让人感到惋惜。 - 关键词:台南、盐政、归台道、积弊 - 注释:台南,台湾的旧称之一;盐政,指盐的生产和贸易管理事务;归台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炎热干旱的乡村景象,通过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反应和期盼。 诗句解析: 1. 赤日烁田园,渴雨麦焦死。(赤日:炎热的太阳;烁:照射;田园:农田) - 注释:太阳炙烤着农田,使麦子焦枯而死。 - 赏析: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烈日对农作物的破坏。 2. 田园复何有,黄埃间苍耳。(田园:农田;复:没有;黄埃:黄色的尘土;苍耳:一种植物) - 注释
乘风自南来,踏月复北去。 仙云不可攀,相思殢烟树。 老范意殷勤,停骖且小住。 借问山中人,结庐在何处。 诗意赏析: 1. 乘风自南来,踏月复北去: - 诗人从南方乘风而来,又踏月北行。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旅途图景,表达了诗人豪迈的气势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 “乘风”象征自由与迅速,“踏月”则增添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2. 仙云不可攀,相思殢烟树: - 诗人无法攀登到高耸入云的仙人之居
诗句释义: 1. 六月初七日夜获甘霖连日大雨滂沱赋此志喜——描述诗人在六月七日夜晚,因为大雨而获得了甘霖,从而感到欣喜。 2. 蕴隆何瞵瞵,亭午赤日高。望霓愿未酬,眼穿心尤焦。——形容天气的炎热和心情的焦躁。 3. 岂料一霎风,为我驱郁陶。是时碧宇朗,霾翳无纤毫。——突然之间一阵风来,驱散了闷热和压抑,让天空变得明朗,没有一丝云彩。 4. 陡泼数升墨,群峰青忽韬。龙爪攫昏黑,隐跃空中翱
年复一年,时光如梭。 唐赞衮的《范继庭同年馈自鸣钟赋谢·其一》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诗句“一年三百六旬,一日一十二时”不仅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感,也暗示了宇宙运行的自然规律。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让人不禁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和历史的长河。而“同年同官相遗,台地可识地支”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地理环境对于理解历史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赞美,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衮于辛卯” - 关键词解释: 衮,这里指代诗人,辛卯可能是一个年份,用于标识时间。 - 赏析: 此句表明诗歌创作的时间背景和主体。 2. “奉檄权台臬道” - 关键词解释: 檄,古代官府发出的文书;权台臬道,即临时担任的司法或行政职务。 - 赏析: 描述了诗人因受任命而暂时承担司法或行政工作的情况。 3. “下车伊始即以清理庶狱为务” - 关键词解释: 下车
这首诗是光绪十八年,即公元1892年三月初六日,筱村中丞在台南明伦堂讲书时,突然大震而作的。诗中描绘了当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诗句: - 堂皇高坐地震惊,满堂漱湱洪涛声。 - 如驾海舶樯忽倾,头目眩转浮沧溟。 - 诸生罢讲相向瞪,魂摇气慑神渐惺。 - 须臾奠定邀神灵,险遭不测人其坑。 - 我于其中浩叹兴,两间无处无亏盈。 - 世界本由缺陷成,自古断鳌鳌足胫。 -
净翠园截句十二首 唐赞衮的《净翠园截句十二首姑录其三馀从删汰》以清新脱俗之笔,勾勒出一幅秋日园景。“晓风残月酒醒迟,半榻茶烟一卷诗。” 这一句,描绘了一个清晨时分,诗人在微风和残月之下醒来,半榻上弥漫着淡淡的茶香,手中拿着一卷诗卷,似乎在寻找灵感。 “秋色满园关不住,东篱又近菊花时。” 这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他看到满园的秋色无法阻挡,又到了菊花盛开的季节,便不禁感慨万分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为陈澧,字若霖,号东甫,湖南长沙人。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曾担任福建船政学堂监督、总理衙门章京等职。此诗作于1862年(同治元年)五月,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对时局艰难的忧虑之情。 首句“烟土流毒久”,描绘了鸦片泛滥成灾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毒品泛滥成为严重的问题。
注释:壬辰年,我决定一死了之,三年铁锁系身让我无法挣脱。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沉重的铁锁,重新握笔?但一想到此我就无比痛苦。 赏析:诗人以决绝的口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困境和命运的无奈。在这首诗中,“经霜决”和“三年系铁留”都体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所做出的抉择。“赭衣何日脱”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盼,希望能够早日摆脱困境,重获自由。然而,当诗人想要拿起笔去书写时,又感到无比的忧愁和痛苦
让我们逐句解释这首诗: 1. 诗句:“番民搆衅肆摧残,闻道擒渠及岁阑。” - 注释:这里的“番民”指的是外来的或少数民族的人民。“搆衅”是指引发冲突或争端的行为。“肆摧残”意味着肆意地伤害或破坏。“擒渠”是抓住对方的首领或领袖的意思,“及岁阑”表示时间已经到了年末。整句的意思是,外族人民引发了冲突并大肆破坏,直到年底才被捉住了他们的首领。 2. 译文:外族挑起争端,肆意残害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诗的能力。该题考查考生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概括内容要点,从“曲径入幽邃,钟鱼寂不闻。一亭寒抱石,万竹绿搀云”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的心境:幽静、恬淡。 【答案】 (1)译文:曲折的小路通到深深的山里,听到的是钟声和鱼儿的嬉戏声。 (2)译文:一座孤亭紧靠着岩石,周围万木葱茏,一片绿色。 (3)译文:蓬门上题写许多诗句,兰言入座香气扑鼻
沈吉田中丞挽诗(其一) 蛮风催送出山云,莽莽烽烟蔽夕曛。 译文: 沈中丞的离世,就像被蛮风催促着离开山野一样,带着深深的哀伤和不舍。他的离去,使得原本平静的生活变得一片狼藉,烽烟四起,夕阳也被遮蔽了光芒,整个世界都陷入了黑暗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蛮风、莽莽烽烟等意象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沈中丞离世时的景象,以及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描写
这首诗是沈吉田中丞为一位官员挽诗,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深深怀念之情。 持躬玉立壁千寻:这里的“持躬”指的是坚守自己的道德和原则,“玉立”则形容这位官员如同美玉般挺拔。“壁千寻”则形容他的品德崇高,如同墙壁一样坚固可靠。 缔造经营矢荩忱:这里的“缔造”指的是建设或创建,“经营”则表示管理或经营。“矢荩忱”则是表示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充满了忠诚与决心。 海上甘棠无恙在
【注释】 荆:指荆州。梁孟:指春秋时楚国的名相、名将子兰、子西兄弟二人。 【赏析】 此诗为挽沈吉田之歌,其意在赞扬沈吉田的政绩,表达对他死难的惋惜。 首联是说,刚捧檄文赴任时,才识疏阔,对人世的认识还不够深切,所以不能体会到人间真情。“始识荆”,犹言初到任地,意谓刚开始了解情况。 颔联是说,在世上确实有这样的贤人,他们像梁伯和孟姬这样的良臣,他们图报国家,却无法找到适当的方法,因而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