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空造论路千条,忽地低头酒一瓢。
谁是预为无赖地,镜湖烟水浙江潮。

【解析】

“与君遂叔雅饮黄公庐选三”是第一联,“遂”、“叔雅”是诗人的好友。“黄公庐”,即黄山谷,江西九江人。苏轼在元丰二年谪居黄州期间,曾游黄州东门外的黄公渚,作《次韵子由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有“一尊聊慰黄州病,三叠歌成赤壁诗”句,黄州即今湖北黄冈县。“选三”指《赤壁赋》,《前赤壁赋》中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所以此句意为:我与友人在黄州东门外的黄公渚游玩。

“蟠空造论路千条,忽地低头酒一瓢。”这是第二联。“蟠空”,盘旋,盘旋于高空;“造论”,发表高论,议论纷纷;“千条”,形容言论之多,比喻意见之多,如千条丝缕,不可胜数。“忽地低头酒一瓢”,意思是说:我在高空盘旋,议论纷纷,忽然间低下头来饮酒,一瓢而醉。这里用了一个反衬手法,表现诗人在政治斗争中屡遭贬谪后,仍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

“谁是预为无赖地,镜湖烟水浙江潮。”这是第三联,“预为无赖地”,指预先为无赖之地,意谓我事先已经预料到会遭到贬谪。“浙江潮”,即钱塘江潮。“镜湖”,指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南。《西湖游览志》卷五引《方舆纪要》:“鉴湖,在越州西北三十里。……相传夏禹治水中,见玉山辉映清波,故名。”鉴湖风景秀美,是当时人们游赏的胜地。“浙江潮”指钱塘江潮,是钱塘江口涌来的潮水。“谁人”二字,是问话,指何人?诗人用“预为无赖地”回答“谁人”,意指自己早已料定自己会被贬谪,因此才会在杭州西湖上饮酒,尽情地享受西湖的美丽风光。

【答案】

《与君遂叔雅饮黄公庐选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屡遭贬谪后,仍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