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曾临汉水滨,龚黄宦辙旧知津。
高门共识登龙侣,远市都逢买犊人。
桑影扶疏环四境,柝声周匝接三秦。
文翁更有欢心处,义塾弦歌总是春。
【诗句解读】
道光壬辰年,即1832年的春天,周芸皋观察使来到澎湖抚恤蒙赐诗文集五种,也就是用襄阳集春游杂兴八首韵赋呈。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他在道光壬辰春仲周芸皋观察来澎湖的情景。
【译文】
曾经有五匹马曾在汉水边停留,龚黄的官宦之路旧时是他们的起点。
高门共识登龙侣,远市都逢买犊人。
桑树的影儿扶疏环绕四周,柝声周匝接三秦。
文翁更有欢心处,义塾弦歌总是春。
【关键词注释】
- 道光壬辰:清代的一个年份,这里指的可能是1832年。
- 春仲:春季中期,指春天的中间部分。
- 襄阳集:一种文学作品集。
- 汉水滨:指的是汉水边的地区。
- 龚黄:历史上著名的两位官员,这里是以他们为代表。
- 高门:指高贵的家庭或家族。
- 远市都:远离市场的地区,可能是指偏远的地方。
- 桑影扶疏:形容桑树茂盛的样子。
- 三秦:古地名,这里泛指中国西北地区。
- 文翁: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学者,这里用来象征文学教育场所。
- 义塾弦歌:指有教化和音乐的学堂。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游的作品,通过丰富的画面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比喻,如“桑影扶疏”、“高门共识”等,这些词语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一些典故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