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危峰镇不移,地形天险界华夷。
雄关已击重门柝,间道曾无一旅师。
晋国山河原表里,卫公阵卒太支离。
平倭尚有前朝碣,斜日昏黄总制祠。
将诗句“海上危峰镇不移,地形天险界华夷。”拆分为以下词汇:
- 海上:指大海之上,象征辽阔和远大。
- 危峰:高耸入云的山峰,代表坚定与不可动摇。
- 镇不移:坚定不移,象征着稳固与永恒。
- 地形:地理形态或地势。
- 天险:天然形成的险要之地。
- 界华夷:区分内外,界定国界。
将诗句“雄关已击重门柝,间道曾无一旅师。”拆分为以下词汇:
- 雄关:雄伟的关口或要塞。
- 已击:已经攻破。
- 重门柝:双重的锁具,形容防御非常严密。
- 间道:隐秘的道路。
- 曾无一旅师:未曾有一支部队通过。
对整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后,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含义:
- 海上危峰镇不移,地形天险界华夷。
- “海上”指的是海洋之上,这里可能是指某个重要的位置或者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
- “危峰”则是指高耸入云且难以攀登的山峰,通常象征着危险或者挑战。
- “镇不移”表达了一种坚定、稳定的状态,意味着这个位置在历史上一直是坚守不移的。
- “地形天险界华夷”则是说这个地方位于重要的地理通道上,周围环境复杂多变,是连接中原与外界的重要节点。
- 雄关已击重门柝,间道曾无一旅师。
- “雄关”指的是坚固的关口或要塞,常常是军事要地的象征。
- “已击”表明这些关口已经被多次攻克,显示出它们的重要性和防守的强度。
- “重门柝”形容关口的防御设施非常严密,需要多重钥匙才能打开。
- “间道曾无一旅师”则说明这些关口之间虽然存在许多道路,但却没有一支军队能够穿越,强调了这些地方的险峻和难以通行。
- 晋国山河原表里,卫公阵卒太支离。
- “晋国”和“卫公”均指中国古代的两个诸侯国,这里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晋国或卫国。
- “山河”指的是国土和河流,通常用来形容国家的自然景观和地理位置。
- “原表里”意味着国土广阔,既有内层又有外层,可能暗示这个国家的疆域广阔且内部结构复杂。
- “阵卒太支离”则形容士兵疲惫不堪,组织松散,可能是因为战争或其他原因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 平倭尚有前朝碣,斜日昏黄总制祠。
- “平倭”可能是指平定了倭寇的侵扰。
- “尚有前朝碣”意味着这些遗址或纪念碑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可能是为了纪念过去的事件或功绩。
- “斜日昏黄总制祠”则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昏暗的景象,可能暗示着一种庄重或肃穆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对海上危峰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坚固不移的军事要塞,通过对雄关重门的描述传达了关口防御的严峻性。同时,通过对晋国山河和卫公阵卒的描述反映了国家领土的广阔以及军队的疲弱。最后,通过平倭和斜日昏黄的场景,传达出历史遗迹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