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山中咏采薇,万山回首尚依稀。
满城鸟语秋多暖,小院兰香人独归。
生硬吏胥铺印席,疏慵僮仆启书帷。
开樽不道登临事,唱出新诗兴欲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先要读懂原诗内容,然后结合原诗进行赏析,注意分析原诗中的重点词语。

返署:回到公署(官府)。十日山中咏采薇:《诗经•小雅》中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的诗句,此处指代隐居生活的艰辛。万山回首尚依稀:回头望去满山都是山,但它们依然朦胧不清。犹:依旧,依然。依稀:模糊隐约的样子。诗人在山间隐居,虽然身居深山,却仍能遥望到远方的山脉,但那遥远的山脉在诗人眼中却显得模糊难辨。满城鸟语秋多暖:城里到处都是鸟儿啼鸣的声音,秋天的气息里也夹杂着暖意,让人感到舒适。鸟语:小鸟的叫声。秋多暖:秋天里天气并不寒冷。小院兰香人独归:在院子里闻到了兰花的香气,只有我一个人归来。兰香:指兰花散发的香味。独归:独自归来。诗人在山中远离世俗,回归自然,但仍然无法摆脱官场的束缚。生硬吏胥铺印席,疏慵僮仆启书帷:官吏们正在忙碌地处理文书,僮仆们也在忙着开启帷幕准备开宴。生硬:笨拙。吏胥:旧时指管理文书、户籍的小官。铺印席:铺设书写用的席子。疏慵:怠慢懒散。僮仆:旧时指供使唤的小官仆役。启书帷:打开帘幕,准备开宴。开樽不道登临事:举杯饮酒时没有说及登上高山临风赏景的事。不道:不说。登临:登山临水观赏风景。道:说。登临事:登高临风赏景之事。新诗兴欲飞:吟出了新诗,心中充满了诗意,仿佛要飞翔起来。新诗:即新作的诗。兴欲飞:诗意盎然,想要像鸟一样飞起来。赏析:首联写自己隐居生活的艰辛。诗人从山中出发,一路向东,经过十天的跋涉才到达一个偏僻的山村。在这里,他度过了整整十天,过着隐逸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采薇行》。这里的“山中”就是作者所住的山村,“十日山中咏采薇”,是说自己在山中度过了十天,并在那里吟咏着《采薇行》。这句诗是全诗的总领句,概括了这首诗所写的内容。第二联写自己在山中的生活状态。山中生活清寂,环境幽静,但诗人却感到孤独寂寞,难以忍受。第三联写自己对仕途的厌倦和官场生活的无奈。第四联写在山中吟诗作乐的情景。第五联写诗人与官场生活的决绝态度。最后一句以“兴欲飞”收尾,表明诗人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之情。诗人用“欲”字来表现自己的这种情绪,生动形象而富有感染力。

【答案】

返署

十日山中咏采薇,万山回首尚依稀。

满城鸟语秋多暖,小院兰香人独归。

生硬吏胥铺印席,疏慵僮仆启书帷。

开樽不道登临事,唱出新诗兴欲飞。

译文

我在山中隐居生活了十天,这山里的景色依然让我感到新奇和亲切。山上有万种景物,我回头望向它们,却依然觉得它们模糊不清。城里到处都是鸟儿在啼叫的声音,秋天的气息里也夹杂着暖意,让人感到舒适。我独自回到了小院中,闻到了兰花的香气,独自一个人归来。我的官吏同事们正在忙碌地处理文书,僮仆们在忙着开启帷幕准备开宴。举杯畅饮时却没有说及登上高山临风赏景的事。吟出了新诗,心中充满了诗意,仿佛要飞翔起来。赏析:这首七律前四句写自己隐士生涯中的艰难处境,后四句则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自己隐居生活中的孤独和艰辛。他在山中度过了十天,但在这十天里他却感到非常孤寂、郁闷。“万山回首尚依稀”一句,写出了自己面对重重青山时的茫然无措;“满城鸟语秋多暖”一句,则是说他尽管身处僻远之地,但四周的鸟语声却让他感到温暖如春。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单和落寞。其次,诗人通过写自己与官场生活的决绝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仕途的厌倦和官场生活的无奈。“生硬吏胥铺印席,疏慵僮仆启书帷”两句就表达了这一点。吏胥们正忙着处理文书,僮仆们也正忙着开启帷幕准备开宴,而诗人却只能独自一个人回来,独自品味着山林的清新空气和兰花的香气。这种对比更突出了诗人的内心孤独和落寞。最后,诗人以“开樽不道登临事”一句结束全篇,表达了他对新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向往。他吟出了新诗,心中充满了诗意,仿佛要飞翔起来。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艺术感又充满激情和力量,令人印象深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