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春回问鹿亹,风微浪静受朝暾。
云屏列翠飞孤凤,烟镜浮花漾七鲲。
古堠初依新树色,灵槎远赴碧天痕。
未知铁骑戈船在,落落罛寮水面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基本技能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意象的内容来加以概括。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及思想情感。
“朔四日泛海赴安平镇”:朔,农历每月的初一。四日,指农历正月初四。泛,通“方舟”,古时用船。赴,往。安平镇,地名,在今山东潍坊市安丘东南。诗人于春节后初四这天乘舟出发,前往目的地。
“异国春回问鹿亹”:异国,这里指安平镇。春回,指春天来临。鹿亹,山名,位于安丘县东南,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诗人乘船来到这个海外港口的山间驿站,问路打听前方的去处。
“风微浪静受朝暾”:微,微弱;暾,初升的太阳光。清晨的阳光从海面上升起,照在船上,给海上的航行增添了几分温馨和安全。
“云屏列翠飞孤凤,烟镜浮花漾七鲲”:屏,屏风;凤,凤凰;鲲,大鱼。诗人登上安平镇的高楼,看到远方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像画一样美丽。
“古堠初依新树色,灵槎远赴碧天痕”:堠,烽火台;槎,木筏子。诗人站在楼台上放眼望去,只见海边的烽火台还依稀可见,而那艘载着诗人远行的木筏子已经驶向大海深处。
“未知铁骑戈船在,落落罭寮水面村”:铁骑,骑兵;戈船,装有兵器的大型船只;罭(jiǎn)寮,竹制筏子。诗人登高远望,但见远处海面上帆影点点,隐约可以看到一些大型的战舰和帆船,而那些正在海上行驶的小筏子则更显得渺小。在诗人眼中,这些小筏子就像是散落在水面上的渔网。
【答案】
译文:“朔日四日”即正月初三,作者乘坐木舟出航,前往安平镇,这是海上的一条航线。“异国”指安平镇,“春回”指春天到来。诗人来到安平镇的山海关前,询问通往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风微浪静”“朝暾”(朝阳、初升的阳光)为海上之旅增添了一份温馨和平安。“云屏”“翠”“烟镜”等词形容海上景色的美丽。“古堠”指的是烽火台,“新树”指刚长出来的新树,“灵槎”是一艘装有很多兵器的船只,“碧天”指海天相接之处。“铁骑”,“戈船”,“罭寮”都是海中行舟所用的工具或船只。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壮阔的海上景象:诗人从安平镇乘舟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前进。他先到达一个名叫鹿亹(lùwèi,山名)的海外驿站,然后继续前行。在海上航行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壮丽的海景:早晨初升的太阳把海面染成金色,云彩在天空中飘荡,好像一只美丽的凤凰。同时,他也看到了海上航行的各种船只:有装满货物的商船,还有装武器的大型战舰。诗人登上安平镇的高塔眺望远方,但见海面上风平浪静,一轮红日刚刚升起,霞光映照着海面,一片金灿灿的景象。诗人登上山顶,看到远处的海面上有一排排的烽火台,那是古代用来防御敌人的哨所。而在海面上行驶的则是一艘艘装有兵器的大船,还有一艘艘装载货物的小筏,它们在海面上自由地航行。诗中的“罭寮”是指渔民用竹子做成的筏子,诗人通过观察海中的小筏,描绘出海上渔民的生活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