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寂寂掩柴扉,溪水湾环碧四围。
竹竿应怜千本瘦,稻苗喜看一畦肥。
鸟声不厌呼为伴,人迹还应到此稀。
欲访朱公吟咏处,只馀秋燕傍檐飞。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时所作,描绘了他居住地的环境与生活。

逐句释义:

  1. “幽居寂寂掩柴扉”,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居住环境,用“幽居”形容其隐蔽和安静,而“掩柴扉”则形象地描绘了门被竹篱笆或木栅栏遮掩的情景,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
  2. “溪水湾环碧四围”,通过“溪水湾环”来描绘周围环境的自然美,同时使用“碧四围”强调了溪水的清澈和周围的美丽景色。
  3. “竹竿应怜千本瘦”,这里用“竹竿”象征坚韧和不屈的精神,而“千本瘦”则表达了竹子虽然细长却依然挺拔的姿态,寓意着生活的不易和坚持的力量。
  4. “稻苗喜看一畦肥”,描述了稻田中茂盛的景象,“一畦肥”不仅指土地肥沃,也暗示了丰收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5. “鸟声不厌呼为伴”,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声音的喜爱和欣赏,尤其是鸟儿的鸣叫声,它成为了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予了他精神上的慰藉。
  6. “人迹还应到此稀”,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认为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人们应该保持谦逊和谨慎,避免过度打扰。
  7. “欲访朱公吟咏处,只馀秋燕傍檐飞”,这里的“朱公”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或传说中的人物,可能是诗人仰慕的对象或灵感的来源,“吟咏处”可能是指一处文人墨客常聚的地方。而“秋燕傍檐飞”则描绘了一幅秋天燕子栖息在屋檐下的画面,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好。

译文:

幽静的小居掩蔽着柴扉,清澈的溪水环绕四周。
竹子仿佛在怜悯那些瘦弱的身影,稻苗欣喜地看着一片肥美的土地。
鸟儿们欢快地呼唤着彼此,人类的脚步稀少,难得见到。
我想寻找那位朱公吟咏诗篇的地方,那里只有秋天的燕子在空中飞翔。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环境的细致描绘,传达出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洋溢着一股清雅脱俗的韵味,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隐逸题材。诗中的意象清晰、画面生动,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特别是对竹子、稻苗等元素的运用,既表现出诗人观察入微的眼光,也蕴含着对生命力和坚韧精神的赞美。整体上,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