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酣醉后眼眬蒙,误指西而道是东。
眠向竹床频起舞,夕阳红认作朝红。
注释:我喝醉了酒,眼睛模糊地走着,竟把西方的路当成了东方的路。我在竹床上睡觉,醒来后又跳起了舞,把夕阳的红光当作了早晨的红光。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醉汉在夏日的傍晚漫步街头,误走错道、起舞误事的情景。首句写醉后走路眼花;次句写误认方向;三句写因误走而频繁起床;尾句写将夕阳误认为朝阳。此诗以“辞客”自喻,表现了诗人醉后失路和迷糊的心态。全诗用语通俗,意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酒酣醉后眼眬蒙,误指西而道是东。
眠向竹床频起舞,夕阳红认作朝红。
注释:我喝醉了酒,眼睛模糊地走着,竟把西方的路当成了东方的路。我在竹床上睡觉,醒来后又跳起了舞,把夕阳的红光当作了早晨的红光。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醉汉在夏日的傍晚漫步街头,误走错道、起舞误事的情景。首句写醉后走路眼花;次句写误认方向;三句写因误走而频繁起床;尾句写将夕阳误认为朝阳。此诗以“辞客”自喻,表现了诗人醉后失路和迷糊的心态。全诗用语通俗,意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贺清儒族祖病愈(乙丑) 逾七高年患采薪,凭谁著手竟回春。 剧时共拟游仙咏,愈后翻疑隔世人。 却病味尝甘芋美,引年酒酿野萸新。 由来不药中医说,仔细思之定有因。 逐句释义与译文 逾七高年患采薪,凭谁着手竟回春。 - 逾七高年:指贺家族中有一位老人年龄超过七十岁。 - 患采薪:因为年纪大,身体不便,所以常需要人帮忙采集柴火。 - 凭谁着手:依靠谁的手能帮他恢复健康或重拾工作。 - 竟回春
【注释】 1. 乙丑: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 2. 豗:《广韵》《集韵》《韵会》并《说文》“豗,牛角相触也”。这里指青蛙的叫声。 3. 巡更:巡逻的人。 4. 报晓:报时。 5. 羯(jié)鼓:唐代羯胡鼓。 6. 绿野:绿色的田野。 7. 黄梅:黄色的梅子,这里指麦子。 8. 官私意:公私之意。 9. 聒(guō)耳:使耳聋,形容声音大而吵。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描写夏夜蛙鸣的诗作
晚楼野望思悠然,万景苍茫集眼前。 【注释】:乙丑:唐僖宗中和二年(882)。湖村:指浙江湖州市德清县的莫干山。乙丑年(883)秋,杜牧在湖州任刺史时作此诗。暮景:傍晚的景象。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万景:无数的景色。苍茫:茫茫一片。集:聚集。江水:东流的长江水。西来:向东流去。争赴海:争着流向大海。岭云:指天边的云彩。欲摩天:想飞到天上。篱笆上只有千竿竹,城郭里却有无数顷田。曾似轻鸥忘远举
【注释】 1. 异流自古本同源:不同的流派从古代起就同源于一个源头。 2. 柏翳流风今尚存:柏翳的风尚和风气今天还在。 3. 派自河南南渡别:家族的派系是从河南南渡之后分开的。 4. 家居绮北北湖村:我的家庭居住在江南绮罗的北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北湖村。 5. 何堪数典忘先祖:我怎么能够忘记了祖先们呢? 6. 夙赖遗徽荫远孙:我常常依赖祖先们的遗训来教导子孙。 7. 二十馀传成钜族:经过二十多代
生女自慰(乙丑)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女性自我安慰的诗歌,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性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琴弦再理未嫌迟,聒耳新音胜旧时。 - 注释:重新弹奏琴弦并不觉得迟缓,因为新的声音更悦耳动听。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的新感受。虽然琴弦被再次拨动,但新的旋律比过去更加动听,让人感到愉悦
此诗以题石为题,通过咏叹石头的遭遇,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感。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石头曾被名人珍视,如今却遭人遗弃。“求”字点出名士对石头的喜爱,“溺器”则暗指石头被丢弃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不满与讽刺。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相马不能逢伯乐,登龙何自识荆州(bó lēi)?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才能不被赏识的无奈与悲愤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综合推断全诗的含义。本题要求考生逐句释义并赏析,首先需要解释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注释进行赏析。 ①“二月初十日,缮葺宗祠”:二月初十这一天,修缮祠堂。乙丑年二月十日(1635年2月10日),是作者的生父去世三周年的日子,他亲自主持修整了父亲的灵位。 译文:在二月初十日这一天,我亲自修缮宗祠。
注释: 1. 那忍高吟陟岵诗:那忍,不忍心。陟岵(hù),《诗经·小雅·采薇》中有“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的句子,意思是登上山去看望父母。《诗经》是古代汉族文学的源头,这里用来形容母亲的年纪已经很高。 2. 犹炊内侍慰吾慈:犹,还是。炊,烹饪。内侍,指家中仆人或者厨师。慰吾慈,安慰我的母亲。 3. 虽无毛檄荣当日:虽,即使。毛檄,一种用于征召的文书。荣,使荣耀。当日,当时的岁月。这句意思是说
诗句释义与赏析 注释: 1. 毁室鸱枭又后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被摧毁的悲痛心情。“毁室”指家中遭遇变故,“鸱枭”可能是指乌鸦等恶鸟,常用来象征不祥之物,这里比喻不祥之兆或不幸的事件。“又后随”说明这些不幸接连不断发生。 2. 寄人宇下泪交垂: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他人屋檐下生活的艰辛和悲伤。“寄人”表示寄居他乡,“宇下”通常用来描述住所,而“泪交垂”则形容泪水不断地落下。 3.
钓台(乙丑) 游鲤山前古钓台,濒溪方石衬苍苔。欲将经济酬初志,故向烟波到老来。 熊梦早通真命主,鹰扬合展济时才。姬周八百年天下,却赖持竿一叟开。 注释: 1. 游鲤山前古钓台:在游鲤山的前方有一个古老的钓鱼台。 2. 濒溪方石衬苍苔:靠近溪流的一块方形石头上覆盖着苍翠的苔藓。 3. 欲将经济酬初志:想要用经济的手段来报答自己的初心。 4. 故向烟波到老来:因此一直向往烟波中的生活直到老年。
注释:我在干净的案几上展开吴地的绫绸,江面上的青山画出了层层叠叠。我放下笔沉思,石边的看云僧还少一点。 赏析:这首小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夏日午后的场景。诗中的“闲凭净几展吴绫”一句,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闲暇之余,随意地坐在窗前,欣赏着窗外的风景。而“江面青山画几层”一句,更是将这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诗中“搁笔凝神还静想”,描绘了诗人放下手中的笔,静静地思考着什么。这里的“静想”
【注释】: 消夏杂咏十二首辞客 1) 喜遇无云不雨天,携书曝向画帘前。 译文:高兴遇见没有云也没有下雨的好天气,把书拿到窗帘外去晒。 2) 我惭不是郝隆子,效他捧晒腹便便。 译文:我惭愧自己不能像郝隆那样,只好学着别人捧着肚子晒太阳。 赏析:诗人在夏日里,看到天空没有云彩,又没有下雨,觉得十分高兴,于是把书拿到外面去晒。他觉得自己惭愧,因为自己不像郝隆那样,能捧着肚子晒太阳
【注释】 消夏杂咏十二首:指作者所作的一组诗,共十首。 轩居有竹:住在轩敞的居室中,周围种着竹子。 未遇:没有遇到,指还没有出仕时。 凉秋:深秋时节。 到底:终究。 心空:心境清虚,不染世俗之尘。 解人意:懂得别人的心意、情意。 一低头:形容对人或事谦恭下问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词作,表现了词人对官场的厌恶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上片“轩居有竹最清幽”
注释:微风吹来,堤上的水面开始生寒,正巧鱼多,上我的钓竿。 恼煞了渔舟荡漾,钩沉水底不平安。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钓鱼的诗。诗人在堤上钓鱼,风起水面寒,鱼儿上钓钩,但渔舟却荡漾不安,钩沉水底也不平静。全诗以“消夏杂咏十二首辞客”为题,通过描绘夏日钓鱼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诗句原文:卷起珠帘倚槛迎,乘凉时已近初更。若非竹树先遮住,早有清光入户明。 诗句译文: 1. 卷起珠帘靠着栏杆来迎接凉爽的风,此时已经是深夜了。 2. 如果不是因为有竹子和树木遮挡,那么清凉的光芒就会直接照进屋内了。 关键词解释: - 珠帘:古代建筑中用来遮阳或隔音的一种装饰物,由珠宝串连而成,通常安装在窗户上。 - 倚槛:靠在栏杆上,形容人物在享受凉风时的悠闲姿态。 - 竹树
注释: 竹床藤枕,梦初回,炉冷香烬灰。 烟向北窗帘底出,知风隐约自南来。 译文: 竹床和藤枕,我刚刚醒来, 炉子冷了,我在拨掉香烬上的灰。 烟雾从北边的窗帘下面升起, 我知道风是从南边来的,隐隐约约传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闲适生活的作品。诗人以竹床、藤枕为伴,在炎热的夏日里享受着清凉的夜晚。炉子虽然已经冷却,但香烬上的灰仍然没有完全熄灭,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