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愧陶隐居,投簪发亦绿。
只有觅栗儿,门业愁难续。
正似厉人媸,生子遽以烛。
但勿坠先业,那复计荣辱。
惟恐顽若余,碌碌空食粟。
山林懒慢人,家法无检束。
痴儿手一经,貌合神不属。
养德应蒙求,明箴先寡欲。
过忧天将坠,多事蛇添足。
愿君惠直言,庶不失刻鹄。
诗句解读
1 “病愧陶隐居,投簪发亦绿。:陶隐居指的是陶渊明,因厌倦官场而归隐田园。“投簪”是古代官员辞职的礼节,表示辞去官职。“发亦绿”形容头发变白,暗示年老体衰。
“只有觅栗儿,门业愁难续。”:“栗儿”指儿子,这里用来形容自己没有子孙传承家族事业。 “门业”**指的是家族的事业或家学,难以继续下去。
“正似厉人媸,生子遽以烛。”:“厉人”指丑陋的人,与前一句形成反讽,暗指自己的子孙可能不如自己,但仍然希望他们能有所作为。 “生子遽以烛”**意味着希望孩子能像蜡烛一样照亮前路。
“但勿坠先业,那复计荣辱。”:“先业”指的是家族的传统和事业,强调要保持这一传统和事业的重要性。 “荣辱”**指的是个人得失,不要过于在意这些。
“惟恐顽若余,碌碌空食粟。”:“顽若余”指的是自己,希望子孙能够超越自己,不成为平庸之辈。 “碌碌空食粟”**意味着不希望子女只是简单地继承祖先的财富和地位,而要有所成就。
“山林懒慢人,家法无检束。”:“山林”比喻清高的生活环境,与世俗社会形成对比。** “懒慢人”指的是性格懒惰、不拘小节的人,暗示家族中可能存在这样的成员。“家法无检束”**意味着家族没有严格的约束和管理。
“痴儿手一经,貌合神不属。”:“痴儿”指的是愚笨或不聪明的孩子,“手一经”意味着孩子在学习上没有太大的成就。** “貌合神不属”**意味着外貌看起来和气,但内心并不认同或支持家族的传统和事业。
“养德应蒙求,明箴先寡欲。”:“养德”指的是培养道德品质,** “蒙求”指的是接受教育,学习知识。 “寡欲”**意味着减少欲望,保持清心寡欲的态度。
“过忧天将坠,多事蛇添足。”:“过忧”指的是不必要的担忧,** “天将坠”暗示灾难即将到来,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多事蛇添足”**意味着做多余的事情只会增加麻烦。
“愿君惠直言,庶不失刻鹄。”:“惠直言”指的是给予真诚的劝告和建议,“刻鹄”意思是雕刻天鹅的羽毛,比喻做事要精益求精。希望他人能给予真诚的忠告,以免错失良机,达到目标。
译文
我生病了很羞愧,就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士,抛下官帽头发都变白了。只有我的孩子们才能延续家族的事业,但门楣事业让我忧虑不已,担心无法完成。
正如丑陋的人生出的孩子,却如同点燃的蜡烛,希望他们能光耀前程。但我不希望我的子孙们堕落,只希望他们超越我,有成就的人。
我担心我的子孙们会像我一样平庸,只想让他们能超越自己,不成为平凡的人。我希望他们能继承家族的传统和事业,不要因为个人的得失而影响家族的发展。
我害怕我的子孙们会变得懒惰和懈怠,不再遵守家法和规矩。我更希望他们能继承家族的传统和事业,不要被世俗的生活方式所迷惑。
我认为我的孩子们不够聪明,他们的学习成果并不出色。我更希望他们能理解家族的传统和事业的重要性,不要只是表面上的赞同和模仿。
我认为我的孩子们缺乏道德修养,他们对家族的传统和事业并不认同。我更希望他们能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我担忧我们的家族可能会面临灾难,因为我们做了很多不必要的事情,增加了很多麻烦。我希望我们能谨慎行事,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我希望你能给与我真诚的建议和指导,使我不至于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我希望你能给我指出正确的道路,让我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讽刺画,诗人在表达对家庭责任和传统价值的坚守的同时,也揭示了自己在家族事业上的无力感。诗中的语言简练而深刻,通过对家庭成员的不同描述和期望,展现了诗人对于家庭未来的担忧与期望。整体上,诗歌反映了一种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