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入征西幕,中流击楫歌。
未闻秦乱定,渐觉楚人多。
旧价连城重,新硎宝剑磨。
开诚慕诸葛,刮目竟如何。
【注释】
渡河:指渡过黄河。征西幕:指驻守在西部边疆的将军幕府。
“中流击楫歌”:指站在黄河中流,击着船桨唱歌。
“未闻秦乱定,渐觉楚人多”:意谓自己还没有听说秦朝被平定,但已觉察到了楚地人越来越多。
旧价连城重:意谓古时候的铜器价值连城(即值万金之意)。
新硎宝剑磨:意谓新磨的宝剑锋利无匹。
开诚慕诸葛:意谓以诸葛亮为榜样。
【赏析】
诗的作者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一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王”。王之涣的诗多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写得慷慨激昂。这首《送别》,描写了友人从军去西北边疆,在河中告别的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表达了自己希望早日平定安史叛乱、统一国家的心愿。全诗语言质朴流畅,意境雄浑阔大,风格刚健爽朗,是一首送别诗中的佳作。
首句“去入征西幕”,交代了送别的对象——友人去西北边疆作战,去的地方是征西的幕府。次句“中流击楫歌”,描绘了友人临走时慷慨激扬的情绪。“中流击楫”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东晋时期,北方匈奴族首领刘聪率大军进攻晋朝,晋明帝派大将祖逖领兵前往抵御,他登上石城山的最高处,对着滚滚的长江水发出誓言:“我如果收复中原,誓不回乡!”于是在江上乘舟,剑击船舷而歌,表示必胜的信心。这里用典是为了表达送别友人时,希望他早日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情。
三四句“未闻秦乱定,渐觉楚人多”,写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秦乱”指唐朝安史之乱;“楚人多”指当时中原一带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心情。
五六句“旧价连城重,新硎宝剑磨”,写友人即将出征时的豪迈气概。“连城”指的是贵重之物,“新硎”是指未经磨拭的新磨刀。这两句诗既写友人的兵器锋利无比,又暗寓其英勇善战。
最后两句“开诚慕诸葛,刮目竟如何”,写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开诚”是指坦诚待人;“慕诸葛”是指钦佩诸葛亮的才能。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希望你能够以诸葛亮为榜样,努力建功立业,为国家作出贡献。“刮目”原指擦眼,这里比喻重新认识,改变看法。“竟”是究竟的意思。这两句诗既是勉励的话,也是对友人的期望。
整首《送别》写得情真意切,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真情实感,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