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曲曲深村深,狎沤丈人无世心。
东去归来傥逃暑,借尔疏疏斑竹林。
【注释】
吴淞江:在今上海。吴淞江:长江的支流,发源于安徽黄山,经江苏松江、太仓等地,到上海吴淞口入海,故名。舟行:泛舟水上。其二:即第二首。
狎沤(xiè ǒu):水中的水泡。丈人:对老年男子的称呼。世心:世俗之心,即名利之心。东去:向东行进。傥(tǎng)逃暑:或许可以躲避炎热的夏天。疏疏斑竹林:稀疏而斑驳的竹林。疏疏:稀疏的样子。斑竹:一种竹子,有斑点。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于1920年(民国九年)秋天,从上海乘船东渡日本时所作。此诗以“东去归来”为起兴之辞,点明此行的目的地和归期。接着写旅途中所见景物,并寄寓诗人的情怀。
开头两句写水路景色。“江流曲曲深村深”,是说江水曲折蜿蜒,穿过一个又一个深深的村庄。这两句诗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特有风貌,也写出了作者此时心境的宁静淡泊。“狎沤”,指江上漂浮的泡沫。这两句是说,水边的老人没有名利之心,与世无争,只是安闲地享受生活。
第三句“东去归来傥逃暑”。意思是说,如果东行归来,或许可以躲过酷热难耐的夏天。“傥(tǎng)逃暑”中的“傥”字,是假设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炎热天气的无奈。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借尔疏疏斑竹林”的意思是说,如果有机会,就借用这稀疏而斑驳的竹林,作为自己心灵的寄托吧!“疏疏”一词既写出了竹林的形态特征,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孤单与寂寥。“疏疏斑竹林”中的“疏疏”,同样表示稀疏的样子。
这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孤独寂寥、渴望远离喧嚣世界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