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来别绪太无端,老我畿南滞一官。
未就勋名垂白早,无多著述杀青难。
陈编蠹蚀文防误,沧海珠遗意岂安。
河朔英灵知不泯,烦君到处访丛残。

【注】

道光丙申:道光帝于1824年在位,时为“道光丙申”。余有畿辅诗传之选:我还有《畿辅诗选》的选本。梅树君学博崔念堂大令:指崔念堂,时任学博。先后来郡:先后来到京城。实襄成此举:实际是来帮助完成这个任务。继各因事别去:分别因为事情去了别的地方。于其行也赋赠其一:在你将要离开的时候,我写了这首赠别的诗。

纷来别绪:纷纷的离别之情。太无端:实在太多、太过了。老我畿南滞一官:让我在畿南滞留了一位官员。畿南:北京周围地区。老:长期居留。滞一官:滞留在一个地方。

未就勋名垂白早:还没有成就功勋和美名,就过早地去世了。未就:没有成就。勋名:指功勋与名声。垂白:头发变白,指人已衰老。白:这里用作动词,表示时间。早:早早地。

无多著述杀青难:没有多少著作,写定很难。杀青:古代把竹简放在火上烤干叫杀青,这里比喻写作或刻书。

陈编蠹蚀文防误:陈旧的书籍被蛀虫蛀蚀,文字已经模糊了,防止出错很困难。蠹蚀:蛀虫蛀损,这里比喻书籍被蛀虫蛀损。文:文字。防:预防,阻止。误:错误。

沧海珠遗意岂安:像大海里丢失的珍珠一样,失去了它的意思怎么能安心呢?沧海:大海。珍珠:比喻宝贵的事物。遗意:失去的意思。岂:哪里,怎么能够。安:怎样能够。

河朔英灵知不泯:黄河以北地区的英灵,知道(我)不会消亡。河朔:黄河以北地区,泛指北方。英灵:英烈的灵魂。不泯:不会消亡。

烦君到处访丛残:《诗经·小雅·鹿鸣》中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句子,崔念堂引用这句诗,希望崔念堂能到各地寻访那些失传的古乐谱等文献资料。烦:麻烦你。烦君到处访丛残,麻烦你到各处寻找这些已经散失的古籍资料。

赏析:

这首诗作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当时崔念堂刚从京师回到故乡,在家乡逗留了一段时间,然后便又返回京师任职。作者送别崔念堂时写下了此诗。

诗人首先表达了对崔念堂的感激和敬意。他感谢崔念堂不远千里来到故乡帮助他编辑《畿辅诗选》,而崔念堂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长久留在此地。颔联两句,诗人则以自己的身份和处境来劝慰崔念堂。他认为自己虽然在京城滞留了多年,但还未成就功勋和美名,就早早地离开了尘世,这实在是不值得的;而且他也没有留下多少著作,要完成这项任务非常困难。颈联两句,诗人则进一步以自己的遭遇来劝勉崔念堂。他告诉崔念堂,那些陈编蠹蚀的书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无法辨认,即使想防止错误也很难做到;而且那些像大海里丢失的珍珠一样珍贵的历史文物,一旦失去了它们的意义,又怎能安心呢?尾联两句,诗人则希望崔念堂能够到各地寻找这些已经散失的古籍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