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无几时,东风又作雨。
清明节已过,春色在何许。
摇绿竹相戛,湿红花欲吐。
胡蝶弱还飞,流莺涩亦语。
造化暗推移,峭寒曾莫阻。
不息即天机,吾悟养生主。

【注释】

可园:指作者的居宅,位于苏州。新晴(xīn qíng):刚刚晴朗。东风:春风。作(zuò)雨:即下雨。清明节:我国古代在每年四月初五日(寒食节)或清明时节举行的节日。已:同“以”。何许:何处。摇绿竹相戛(jiá):摇曳着绿色的竹子相互碰击,声声入耳。戛(jiá):撞击。湿红花欲吐:湿漉漉的红色花朵像要吐露芳香一样。流莺涩(shè)亦语:流连忘返的黄莺(莺)也发出声音。涩:不流利、不顺畅。造化:自然。暗推移:暗中推移、暗暗移动。峭寒:形容天气冷得厉害。莫:没有。天机:天道,自然规律。不息:运行不止。养生主:养身之道。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于苏州寓所观赏春雨所作。诗写春雨乍停复落,时令虽换,而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却永无休止,这是大自然的常理和规律,也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一种体认和领悟。

首联“新晴无几时,东风又作雨。”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春天到来后,天气渐渐变暖,但有时仍会突然下起小雨来。这两句写出了春天多变幻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清明节已过,春色在何许?”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清明节过后,虽然天气逐渐变暖,但春天的气息依然存在。诗人用“何往”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春天气息的留恋之情。

颈联“摇绿竹相戛,湿红花欲吐。”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春天的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绿竹在风中摇曳,仿佛在相互碰击;湿漉漉的红花仿佛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这些生动的景象都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

尾联“胡蝶弱还飞,流莺涩亦语。”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蝴蝶虽然弱小,但它仍然能够飞舞;黄莺虽然不够流利,但却能够歌唱。这些生动的形象都展现了春天的气息。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永恒不息的感悟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