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泛棹游焦山,曾见杨公所遗之玉带。文襄谋略海内传,能途逆瑾功尤大。
又尝驱车上春明,得向椒山杨公祠堂亲展拜。平生胆不借蚺蛇,尚留谏草壁间发光怪。
胜朝气节无与俦,正嘉诸臣通沆瀣。下逮天启昏乱朝,西台謇谔洵为最。
御史周公铁作肝,立朝慷慨称匪懈。对仗弹章劾厂公,不惮五虎十彪逞毒害。
朝归乡里暮圜扉,击佞未成甘首碎。遗文零落不可知,傥获缣缃生敬爱。
吴江地僻公故乡,梅叟来居学官廨。耆文好古擅风雅,休沐余闲阅书画。
贾人不识公手书,捆束牛腰市中卖。百钱买得喜欲颠,细字联珠大编贝。
装池釐订具苦心,伏暑阑时勤晾晒。移官携向金陵来,箧笥深藏防破坏。
因思名臣墨迹以人重,片纸俱堪阅时代。何况草书神妙走龙蛇,居然争坐位帖同一派。

我昔泛棹游焦山,曾见杨公所遗之玉带。文襄谋略海内传,能途逆瑾功尤大。

注释:我过去乘船游览焦山,曾见到杨公所留下的玉带。文襄王的谋略在海内传播开来,他能平定逆瑾的功劳尤为显著。

译文:我过去乘船游览了焦山,曾经见过杨公留下的玉带。文襄王的谋略在海内传播开来,他平定逆瑾的功劳尤为显著。

赏析:诗中回忆作者在焦山时看到杨公留下的玉带的情景,以及文襄王在平定逆瑾时的大功。通过这些描述,展现了作者对杨公和文襄王的敬仰之情。

  1. 又尝驱车上春明,得向椒山杨公祠堂亲展拜。平生胆不借蚺蛇,尚留谏草壁间发光怪。
    注释:又曾经乘坐马车到春明,有机会去椒山上的杨公祠堂亲自拜谒。平生胆不借蚺蛇,尚留谏草壁间发光怪。
    译文:又曾经乘坐马车到春明,有机会去椒山上的杨公祠堂亲自拜谒。平生胆不借蚺蛇,尚留谏草壁间发光怪。
    赏析:诗中描述了作者曾经乘坐马车前往椒山上的杨公祠堂拜谒的经历,以及杨公的英勇事迹和他留下的谏草。表达了对杨公的敬仰之情。
  2. 胜朝气节无与俦,正嘉诸臣通沆瀣。下逮天启昏乱朝,西台謇谔洵为最。
    注释:胜朝气节无人能与其相比,正是嘉熙年间众大臣同心协力。下逮天启昏庸之朝,西台的忠诚正直堪称第一。
    译文:胜朝的气节无人能与其相比,正是嘉熙年间众大臣同心协力。下逮天启昏庸之朝,西台的忠诚正直堪称第一。
    赏析:诗中回顾了嘉熙年间的气节和忠臣,赞美了他们共同奋斗的精神。
  3. 御史周公铁作肝,立朝慷慨称匪懈。对仗弹章劾厂公,不惮五虎十彪逞毒害。
    注释:御史周铁作肝肠,在朝廷上慷慨激昂毫不懈怠。对仗弹章弹劾厂公,不怕五虎十彪逞凶恶。
    译文:御史周铁作肝肠,在朝廷上慷慨激昂毫不懈怠。对仗弹章弹劾厂公,不怕五虎十彪逞凶恶。
    赏析:诗中赞扬了御史周铁的正直和勇敢,以及他对厂公的弹劾行为。
  4. 朝归乡里暮圜扉,击佞未成甘首碎。遗文零落不可知,傥获缣缃生敬爱。
    注释:早上回到家乡傍晚回到官署的大门前,打击奸佞没有成功只能把头颅打碎。遗留下来的文稿已经残缺不清,如果能够得到缣帛来收藏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护。
    译文:早上回到家乡傍晚回到官署的大门前,打击奸佞没有成功只能把头颅打碎。遗留下来的文稿已经残缺不清,如果能够得到缣帛来收藏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护。
    赏析: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打击奸佞未能成功的遗憾和对遗留下来的文稿的珍视。
  5. 吴江地僻公故乡,梅叟来居学官廨。耆文好古擅风雅,休沐余闲阅书画。
    注释:吴江地势偏僻是杨公的故乡,梅叟来此住学官的廨舍。杨家世代崇尚儒学擅长文雅之风,闲暇之余观赏书画。
    译文:吴江地势偏僻是杨公的故乡,梅叟来此住学官的廨舍。杨家世代崇尚儒学擅长文雅之风,闲暇之余观赏书画。
    赏析:诗中描绘了吴江地区的美景和文化氛围,同时表达了对梅叟居住此地的喜爱之情。
  6. 贾人不识公手书,捆束牛腰市中卖。百钱买得喜欲颠,细字联珠大编贝。
    注释:商人不认识你的书信,把它捆在牛的腰间在市场上卖掉。一百钱买到你写的喜欢得快要晕倒,细小的字体如同串连起来的珍珠,大编贝一样珍贵。
    译文:商人不认识你的书信,把它捆在牛的腰间在市场上卖掉。一百钱买到你写的喜欢得快要晕倒,细小的字体如同串连起来的珍珠,大编贝一样珍贵。
    赏析:诗中描述了商人不识杨公的手书并将其出售,以及杨公的书法被人们珍视的程度。
  7. 装池釐订具苦心,伏暑阑时勤晾晒。移官携向金陵来,箧笥深藏防破坏。
    注释:整理书信时费尽心思,夏天炎热时勤加晾晒。调任官员携带书信前往金陵,箱子里珍藏防止被破坏。
    译文:整理书信时费尽心思,夏天炎热时勤加晾晒。调任官员携带书信前往金陵,箱子里珍藏防止被破坏。
    赏析:诗中描写了整理书信的过程和杨公对书信的珍惜程度。
  8. 因思名臣墨迹以人重,片纸俱堪阅时代。何况草书神妙走龙蛇,居然争坐位帖同一派。
    注释:想到名臣的墨迹能够因为其人而受到重视,即使是一张纸也足以反映时代的风貌。更何况草书的神妙在于它能够表现出像龙蛇一样的线条,居然有与名家坐位帖同派的书法家。
    译文:想到名臣的墨迹能够因为其人而受到重视,即使是一张纸也足以反映时代的风貌。更何况草书的神妙在于它能够表现出像龙蛇一样的线条,居然有与名家坐位帖同派的书法家。
    赏析:诗中表达了对名臣墨迹的重视和赞赏,以及对草书技艺的高度赞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