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江心孤屿留,昔贤觞咏此风流。
绿蘋香送清风远,疑有吟声出孟楼。
【注释】
辛未: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史弥远在温州起兵叛乱,史弥远的养子史嵩庆被诛杀。
双塔江心孤屿留:指温州的双塔和江中的孤屿。双塔是宋代建筑,建于公元1205年,位于瑞安市飞云江中游,因有东西两塔而得名。孤屿即独屿,是一块孤立在江中的小岛,在双塔下游约二里处。
昔贤:指南宋时期诗人陆游。陆游曾作《双塔寺》一诗:“双塔耸高标,孤屿峙前汀。”
觞咏:饮酒赋诗。
绿蘋香送清风远,疑有吟声出孟楼:指温州双塔寺的孟楼阁,为北宋名臣范仲淹所筑。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自温州到丽水途中,抒写对温州山水风光的赞美。开头两句,写温州的双塔和江中的孤屿,突出其“孤”。三、四句,写瓯越大地的自然风光,突出其“绿”,又点出瓯越的人文景观,突出其“美”。“昔贤”两句,用陆游的诗句,以“觞咏”、“吟声”来表达对温州风物之美的赞颂。
首联点题,交待了题中“道上杂咏”的具体地点——温州的双塔和江中的孤屿。这是温州的名胜古迹。“双塔江心孤屿留”,是说这两座塔矗立于江心,孤屿也屹立在江中,真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啊!“昔贤觞咏此风流”句,既写出了温州的自然风光之美,又写出了温州的人文风情之美。陆游曾作《双塔寺》一诗:“双塔耸高标,孤屿峙前汀。”这里化用了他的原诗,而又有新意。
次联写瓯越的山水风光之美。这一联,既是对前面“双塔孤屿”的进一步描绘,又是对后面“疑有吟声”的伏笔。“绿蘋香送清风远”,“绿蘋”是一种水草,这里代指瓯越的山水。“清风远”三字,写出了瓯越山水之静谧清幽。“疑有吟声出孟楼”,孟楼是宋代名臣范仲淹所筑,他在这里筑了“四贤堂”,并作了《四贤堂记》,称颂四位先贤:伯夷叔齐、柳下惠、孔子、孟子。这四位先贤都是“不食周粟”的隐士,都崇尚节义。“疑”字,写出了作者听到风吹过水面时发出的声音,似乎听到了他们的吟声,从而联想到他们高尚的品德。
最后一句,写作者听到风吹过水面时发出的声音,似乎听到了他们的吟声,从而联想到他们高尚的品德。
此篇虽为道上的杂咏之作,但写得颇有情致,读之颇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