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房共砚十三春,惯见官奴写洛神。
再过旧庐馀落日,坐怜东海几扬尘。
雕虫何损擎天手,乘鹤难留阅世身。
长有青箱珍片羽,忠廉三叶未为贫。

【注释】

题可庄:即李可庄。李可贵,字子昂,号梦得,唐末诗人、书法家。

连房共砚十三春:指与李可庄共同度过的岁月。

惯见官奴写洛神:意思是经常见到那些官员们写洛神赋。洛神,相传为东汉文学家蔡邕之女。

余落日:傍晚时分,天色将黑未黑的时候。

坐怜东海几扬尘:意思是我坐在那里,看着东海的波涛,仿佛要扬起尘土来一样。

雕虫何损擎天手:意思是用雕虫小技又怎样能够抵挡住大手笔呢?

乘鹤难留阅世身:意思是驾鹤升仙很难留下一个传世之作。

长有青箱珍片羽:意思是永远拥有着珍贵的一片羽毛。

三叶:指“三友”,“松、竹、梅”的简称。三叶是“柏”,柏木为柏树之一种,常绿乔木,其叶呈针状排列。

【赏析】

诗中描绘了李可庄与作者在书房中共同创作的情景,表达了对李可庄才华的钦佩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感慨和志向。

首联:“连房共砚十三春,惯见官奴写洛神。” 描述了与李可庄共同度过的岁月,以及他在书法创作上的卓越才能。这里使用了“连房共砚”来形容他们在一起创作的场景,而“十三春”则暗示了这段时光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同时,“惯见官奴写洛神”则是指经常见到那些官员们写洛神赋,这里的“洛神”指的是古代美女洛神的传说,象征着高雅的艺术。

颔联:“再过旧庐馀落日,坐怜东海几扬尘。” 进一步描绘了他们在书房中的创作情景。这里的“旧庐”指的是他们的书房,而“余落日”则是指夕阳西下的景象。而“坐怜东海几扬尘”则是指作者坐在那里,看着东海的波涛,仿佛要扬起尘土来一样。这里的“东海”象征着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情怀。

颈联:“雕虫何损擎天手,乘鹤难留阅世身。” 进一步表达了对李可庄才华的钦佩和自己的感慨。这里使用了“雕虫”来形容书法技艺,而“擎天手”则是指巨大的手掌,形容书法技艺高超。而“乘鹤难留阅世身”则是指驾鹤升仙很难留下一个传世之作,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和追求高尚情操的决心。

尾联:“长有青箱珍片羽,三叶未为贫。” 最后一句则是指永远拥有着珍贵的一片羽毛,而“三叶”则是“柏”的简称,代表着柏树。这里的“三叶”指的是“三友”,“松、竹、梅”的简称。整首诗通过描写书房中的创作情景和李可庄的才华表现了自己的感慨和志向,同时也赞美了李可庄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