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面九回肠,楼外沧尘恐又扬。
四海曾无床可坐,群书容有壁能藏。
玄黄龙战今方始,潇晦鸡鸣古所臧。
大好家居犹自坏,枝栖萍寄事寻常。
过青岛晤刘幼云属题潜楼读书图时欧洲搆兵岛亦戒严
三年一面九回肠,楼外沧尘恐又扬。
四海曾无床可坐,群书容有壁能藏。
玄黄龙战今方始,潇晦鸡鸣古所臧。
大好家居犹自坏,枝栖萍寄事寻常。
【注释】:
- 过青岛:在山东省青岛市。
- 晤:见面。
- 刘幼云:指刘子翬,诗人的好友。
- 题潜楼:即题潜园,位于山东济南。
- 欧洲构兵:欧洲发生战争。
- 三面:三次会面。
- 沧尘:沧海之尘土,指战争的硝烟。
- 无床可坐:没有地方可以休息。
- 玄黄、龙战:指战争的激烈程度。
- 潇晦、鸡鸣:指夜晚的寂静和鸡的报晓声。
- 家:指诗人的家园。
- 枝栖、萍寄:指漂泊的生活,比喻诗人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居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青岛与朋友刘子翬相见并共同观赏《潜园读书图》后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一句“三年一面九回肠”,诗人回忆与刘子翬三年一次的见面,每一次都会引起他深深的思念,仿佛有九条肠子被缠绕在一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友人相见的喜悦,以及分别时的依依不舍。
第二句“楼外沧尘恐又扬”,诗人担心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到了外面,再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很大。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恐惧和担忧。
第三句“四海曾无床可坐,群书容有壁能藏”,诗人感叹在战争中,人们无法找到安宁的地方,只能依靠墙壁来保护自己。同时,虽然战争让人们无法安居乐业,但是他们仍然可以在家中读书,寻找精神的慰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们生活困境的关切。
第四句“玄黄龙战今方始,潇晦鸡鸣古所臧”,诗人描绘了战争开始的场景,黑色的尘埃如同龙战一般肆虐。而夜晚的寂静和鸡鸣声则是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状态。这两句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五至八句“大好家居犹自坏,枝栖萍寄事寻常”等四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四处流浪的生活状态,如同飘泊不定的浮萍一样,没有固定的居所和稳定的生活环境。这四句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见面的场景和自己在战争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破坏和痛苦,呼吁人们珍惜和平,远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