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见杲日,出门愁飞埃。冬晴气爽况春旱,夏潦秋涨将何哉?
前者不归后且来,娶妇生子死便埋,嗟而岂若贪殉财?
无田可耕乃至此,时节先垄宁忘怀?积赀难餍乡里望,有吏如虎胥如豺。
中伤不售恣剽劫,要赎殃及坟中骸。令君见惯厌雀鼠,循例批答谁亲裁?
部文宪檄只益怒,上吁无雨空闻雷。一廛异域岂得已,邦族欲复心滋灰。
流人幸蒙圣主念,傥置一吏贤且才。护商万国有通则,行见同轨滇边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缅侨在异乡的辛酸生活。以下是对每一行的详细解释:
缅侨叹
译文:缅侨的感叹。
注释:缅,指缅甸。缅侨,指的是缅甸的侨民。
赏析:首句直接点出主题,缅侨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无奈。这种感慨可能来源于缅侨在海外的生活困境。
开眼见杲日,出门愁飞埃
译文:睁开眼睛看到明亮的太阳,出门却担心被飞扬的尘埃所困扰。
注释:杲日,指明亮的太阳。飞埃,指飞扬的尘埃。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缅侨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状态,虽然有美好的阳光,但出门时却担心被尘埃所困扰。这反映了缅侨对于环境变化的担忧。
冬晴气爽况春旱,夏潦秋涨将何哉?
译文:冬天晴朗,天气凉爽,但春天可能会干旱;夏天洪水泛滥,秋天又可能涨水,这让人如何是好?
注释:冬晴,指冬天晴朗。气爽,指天气清爽。况,连接词,表示更甚。潦,指洪水。涨,指涨水。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缅侨对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的担忧。冬晴虽好,但春天可能会干旱;夏潦虽多,秋水却可能涨起来。这种担忧反映了缅侨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环境的关心。
前者不归后且来,娶妇生子死便埋
译文:以前的人不再回来,以后的人又会回来。结婚、生孩子然后死了就埋在那里。
注释:前者,指以前的人们。后且来,指后来的人。娶妇,指结婚。生子,指生孩子。死便埋,指死后就埋葬在那里。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缅侨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他们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变迁,但最终还是要面对生死离别的现实。这种感慨可能来源于缅侨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珍惜。
嗟而岂若贪殉财?无田可耕乃至此,时节先垄宁忘怀?积赀难餍乡里望,有吏如虎胥如豺。
译文:唉,难道只是为了追求财富而牺牲生命吗?没有田地耕种,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更别说回报家乡了;积累财富难以满足乡里的期待,有官吏如狼似虎,像豺一样贪婪。
注释:嗟乎,表示感叹。岂若,意为“不如”。贪殉财,意为为了追求财富而牺牲生命。无田可耕,指没有土地可以耕种。时节先垄,指时间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但田地却没有收成。积赀难餍,指积累财富难以满足乡里的期望。有吏如虎,指官吏如同猛虎一样凶残。胥如豺,指官吏如同豺狼一样贪婪。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缅侨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权力者的痛恨。他们面临着生存的压力,但积累的财富却难以满足乡里的期待,而官吏们却如同猛虎和豺狼一样贪婪。这种感慨可能来源于缅侨对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的不满。
中伤不售恣剽劫,要赎殃及坟中骸。令君见惯厌雀鼠,循例批答谁亲裁?
部文宪檄只益怒,上吁无雨空闻雷。一廛异域岂得已,邦族欲复心滋灰。
流人幸蒙圣主念,傥置一吏贤且才。护商万国有通则,行见同轨滇边开。
译文:受到诽谤却不能买到自己的清白,肆意抢劫勒索,要赎罪连尸骨都被刨出来。你经常见到那些官员们无视法律,任意妄为。皇帝颁布的诏令只会让愤怒更加强烈,只能听到雷声却看不到雨。我居住在异国他乡,无法申诉自己的冤屈。如果朝廷能派一个贤明的官员来保护我们,那么我的心情就会得到缓解。希望皇上能够关注我们的处境并给予帮助,让我们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
注释:中伤,指诽谤攻击。要赎,意即赎罪。殃及,意即连累。令君,指上级官员或官府。厌雀鼠,意为厌倦琐碎的事情。循例,指按老规矩办事。部文宪章,指皇帝的命令。只益怒,意味着愤怒更加激烈。上吁,指向上级报告。无雨,指没有下雨。雷鸣,指雷声隆隆作响。一廛,指一小片地方。异域,指远方的地方。邦族,指本国的族群。欲复,意为想要恢复。幸蒙,意为有幸得到了。圣主,指英明的君主。傥置一吏,意为如果能派一个官人来保护我们。贤且才,意为既有才能又有德行的官人。护商,指保护商人。国通则,意为国家通行的法律。行见,意为将来会看到。同轨,指同一轨道上的事物。滇边,指云南边境地区。
赏析:最后四句反映了缅侨对于正义和公平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他们渴望得到一个公正无私的政府的保护,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他们希望通过法律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并期望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与当地的人民和睦相处。这种向往体现了他们对公正和平等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