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吾爱听水,山好恒在溪。
载月昨来处,披丛入幽蹊。
滩石故迤坦,滑致无纤泥。
回湍渟成渊,鉴人若玻瓈。
转转益清驶,坐卧闻微澌。
林生识远祖,摩挲石上题。
维时徐谢流,文酒日相携。
庸知四百载,我辈糜蔬赍。
荦确行且尽,寻源幸不迷。
从来考槃宽,安用穷攀跻?
这首诗由六部分组成,每部分四句,总共4行。
第一部分:”六月十四日同林行陀方策六李子新钟惺西郭芸屏李石芝王彦和陈易园逭暑小雄山斋” - 这一句是诗歌的标题。它描述了诗人在六月十四日与一群朋友一起游历小雄山的情景。
第二部分:”匪吾爱听水,山好恒在溪。” -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他认为山水之美不在于是否被听见,而在于它们自身就拥有的美。
第三部分:”载月昨来处,披丛入幽蹊。” - 这两句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景象。月亮照耀着小径,使得小路显得更加幽深。
第四部分:”滩石故迤坦,滑致无纤泥。” - 这两句描写了小径两旁的景色。水流冲刷着河岸,使得河岸变得平坦且没有泥土。
第五部分:”回湍渟成渊,鉴人若玻瓈。” - 这两句描述了河水的变化。回旋的水流最终汇聚成了深渊,水面如同玻璃一般清澈透明。
第六部分:”转转益清驶,坐卧闻微澌。” - 这两句表达了河流的动态美。随着水流的转动,水波变得更加清澈且流动迅速。
第七部分:”林生识远祖,摩挲石上题。” - 这两句描述了树木和石头之间的联系。树木的根部生长于石头之上,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
第八部分:”维时徐谢流,文酒日相携。” - 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美的喜爱之情。他们在一起享受自然之美的时光。
第九部分:”庸知四百载,我辈糜蔬赍。” - 这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尽管已经过去了四百年,但自然的美丽依然存在,而我们却已经失去了许多宝贵的资源。
第十部分:”荦确行且尽,寻源幸不迷。” - 这两句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虽然道路可能变得坎坷,但只要找到源头,就不会迷失方向。
第十一部分:”从来考槃宽,安用穷攀跻?” - 这两句表达了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其追求无尽的攀登,不如享受眼前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