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昔作宦,十载一过家。
大父犹老健,二亲鬓始华。
五年失吾祖,母兮亦弃儿。
父幸儿得归,汝才讵适时?
长跽聆爷言,誓侍爷以老。
冉冉一星终,欲报恨不早。
遗羹既无所,椎牛亦谁知?
剩持年年泪,来洒青松枝。
此行岂儿心,除绖已周纪。
壮盛付等闲,衰迟复何恃?
得归儿会归,不为祖考忝。
成亏盖天事,晚节敢自贬?
下山且十里,犹闻叹息声。
雨止慎泥潦,微阳傥向晴。
诗句及译文
入都拜别先冢:在京都告别祖先的墓地。
孤儿昔作宦,十载一过家:我年轻时曾做官,十年中才回家一次。
大父犹老健,二亲鬓始华:祖父还很健康,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了。
五年失吾祖,母兮亦弃儿:已五年未能见到我的父亲,母亲也抛弃了我。
父幸儿得归,汝才讵适时?:父亲幸好能让我回来,你的才干时运是否恰当?
长跽聆爷言,誓侍爷以老:长时间跪着倾听父亲的训诲,发誓侍奉父亲直到老去。
冉冉一星终,欲报恨不早:星星渐渐消失在天际,想要报仇却来不及了。
遗羹既无所,椎牛亦谁知:留下的残羹已经没有什么可吃的,椎牛也没有人知道怎么做。
剩持年年泪,来洒青松枝:只能每年拿着泪水浇灌青松树,以此怀念亡父。
此行岂儿心,除绖已周纪:我此行岂非出于孝心,但除去丧服也已有一年时间了。
壮盛付等闲,衰迟复何恃?:我原本身体强壮,如今却要像普通人一样衰老,还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呢?
得归儿会归,不为祖考忝:如果能回到故乡,就不会让祖先蒙羞。
成亏盖天事,晚节敢自贬?:这成败得失关乎上天的事,我不能因为晚年就自我贬低。
下山且十里,犹闻叹息声:下山走了十里,还能听到家人的叹息声。
雨止慎泥潦,微阳傥向晴:雨停了要小心泥泞滑倒,微阳也许预示着晴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亡父深深的思念和悲痛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家庭、亲情、时光等方面的变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联“入都拜别先冢”,诗人进入京城后,第一件事就是拜别祖先的坟墓。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也暗示了诗人即将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颔联“孤儿昔作宦,十载一过家。”诗人自谦为“孤儿”,暗示自己曾经在外为官,但十年之中才回家一次。这种表述既显示了诗人的谦逊,也透露出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颈联“大父犹老健,二亲鬓始华。”“大父”指祖父,“二亲”指父母。这里诗人描述了自己祖父虽然还健康,但父母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了。这种对比更加强调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尾联“欲报恨不早”和“剩持年年泪,来洒青松枝”则表现了诗人对亡父的无尽怀念和悲痛。他想要报答亡父的遗憾,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而每年的泪水,只能洒在青松树上,寄托自己的哀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亡父的深深怀念和悲痛之情。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家族的荣耀和使命,努力为家族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