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仁寺燔行十稘,突见丹碧成崇祠。
虬松两三犹旧姿,自我不见常汝危。
身历浩劫兀不知,却对霜鬓怜吾衰。
吾衰乃有看汝时,昔日同游存者谁?
张叟先来闻有诗,可能雪中持一瓻?
亭林龛前斟酌之,仰读乾隆御笔碑。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士祯在慈仁寺游览时所作,共七首。每首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内涵。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慈仁寺燔行十稘,突见丹碧成崇祠。
这句诗意为:慈仁寺内焚烧了十次,忽然见到丹红与碧绿形成了一座宏伟的祠堂。虬松两三犹旧姿,自我不见常汝危。
这句诗意为:那弯曲的松树(虬松)仍然保持着它的旧态,然而我已经不再存在,你们变得危险起来。身历浩劫兀不知,却对霜鬓怜吾衰。
这句诗意为:尽管经历了浩劫(指战乱或灾难),但仍然不知道(对外界变化无知)。面对着满头的白发,我可怜自己已衰老不堪。吾衰乃有看汝时,昔日同游存者谁?
这句诗意为:现在只有我一人衰老,才能欣赏你们的风采;而过去一起游玩的同伴,还有谁能留下来?张叟先来闻有诗,可能雪中持一瓻?
这句诗意为:张叟首先来到这里,听说有人写了一首诗,或许他正在雪地里拿着酒杯(瓻)。亭林龛前斟酌之,仰读乾隆御笔碑。
这句诗意为:我在亭子的角落里仔细地品味着这些诗文,抬头仰望着乾隆皇帝的御笔碑文。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通过描绘慈仁寺内的场景,以及作者自身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通过对历史沧桑的描绘,以及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叹,抒发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困境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